借款逾期后利息到底怎么算?这些法律细节你必须知道!
逾期债务利息的计算逻辑
当债务到期未清偿时,债权人有权主张逾期利息,根据我国《民法典》及司法解释,逾期利息的计算需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合同明确约定利息,二是未约定利息。
有约定利息的情形
若借贷合同已明确约定逾期利率,原则上按约定执行,但需注意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根据2020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修订),2023年8月LPR为3.45%,则合法利率上限为13.8%。未约定利息的情形
如果合同中未约定逾期利息,债权人仍可主张按LPR的1.3-1.5倍计算逾期利息(《民法典》第676条),借款10万元逾期1年,按1.5倍LPR(5.175%)计算,利息为5175元。
关键计算公式与案例解析
- 公式:逾期利息=本金×逾期天数×(约定利率或法定利率)÷360
- 案例:张三借款20万元给李四,约定年利率12%,逾期未还达180天。
- 合法上限:LPR的4倍=3.45%×4=13.8%(约定12%未超限)
- 利息=200,000×180×12%÷360=12,000元
维权避坑指南
- 及时主张权利:逾期利息从债务到期次日开始计算,建议在3年诉讼时效内起诉(《民法典》第188条)。
- 证据留存:保留借条、转账记录、催款通知(建议用EMS邮寄并保存回执)。
- 避免"利滚利"陷阱:复利计算需双方书面同意,否则法院可能不予支持。
相关法条依据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返还借款,应按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借贷双方未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法院不予支持。
- 第29条:逾期利率约定不明的,区分是否约定借期内利率,分别按LPR的1.3-1.5倍或6%计算。
小编总结
逾期利息的计算核心在于"有约从约、无约依法",债权人需注意利率合法性边界,债务人则要警惕"高利贷"陷阱,无论是催收还是还款,保留书面证据、及时采取法律行动都是维护权益的关键,遇到复杂情况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权益受损。
(全文原创,数据截至2023年8月)
【排版说明】
- 核心观点用加粗突出重点
- 分模块采用小标题+短段落结构
- 插入计算公式和案例增强可读性
- 法条引用单独成段方便查阅
- 口语化表达兼顾专业性(如"利滚利""避坑"等用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