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时财产怎么分?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夫妻离婚时财产怎么分?法律条文为你解答!
在婚姻的旅途中,有些人可能会走到无法继续携手的地步,当夫妻决定结束这段关系时,财产分割往往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法律夫妻离婚财产怎么分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国《民法典》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姻存续期间双方所得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以及知识产权收益等,而个人婚前财产、继承或赠与明确归一方所有的财产,则不属于共同财产范围。
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夫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应遵循以下原则:
平等分割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特殊约定,原则上是平均分配。过错责任原则
如果一方在婚姻中存在重大过错(如家暴、出轨等),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能会适当倾斜,减少过错方的财产份额,若男方因婚内出轨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女方可以主张多分得财产。债务分担原则
婚姻存续期间产生的共同债务,也应由双方共同承担,但如果某笔债务被认定为一方个人债务(如未经另一方同意的大额借款),则不应列入共同债务范畴。约定优先原则
如果夫妻在婚前或婚后签订了合法有效的财产协议(如婚前协议或婚内财产协议),那么财产分割应以协议为准,这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
建议参考: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面对离婚财产分割时,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 提前了解法律规定:熟悉《民法典》关于财产分割的相关条款,做到心中有数。
- 保留相关证据:如银行流水、房产证、车辆登记信息等,这些都能作为财产分割的重要依据。
- 签订婚内协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婚前或婚后签订一份财产协议,明确双方的财产权益。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涉及复杂财产纠纷,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缺乏经验而导致权益受损。
相关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2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本法第1063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87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3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小编总结
夫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它不仅关乎物质利益,更可能牵涉到情感纠葛,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我们需要冷静理性地看待,并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正如前面提到的,“平等分割”“过错责任”“约定优先”是关键原则,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夫妻双方可以在婚前或婚后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提前明确各自的财产权益。
最后提醒大家,无论婚姻是否能够长久,尊重彼此、诚信对待始终是最重要的相处之道,希望每位朋友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即使面临变故,也能妥善解决问题,开启人生新篇章!
夫妻离婚时财产怎么分?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