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拘役七个月能监外执行
一、判拘役七个月能监外执行
关于监外执行,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对于被判处在有期徒刑或拘役期间的罪犯,在满足特定条件下,确实能够实行监外执行。
具体来说,具备以下任一情况者,都可能得到监外执行的机会:(1)身患严重疾病且需进行长期治疗者;(2)孕妇或正处于哺乳期的女犯;以及(3)自身生活不能自理,实施监外执行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罪犯。
这里所说的“监外执行”,是指基于罪犯所涉案件的特殊性,可以暂时改变行刑地点与方式,于监狱之外实施刑罚的一套刑事司法制度。
另外,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及拘役的罪犯而言,因为他们存在某些不适宜入狱服刑的特殊原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将由当地社区矫正机构代为执行刑罚,即在监狱外部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六十五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可以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可以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二、检察院能直接判拘役
关于检察院无法作出判定的问题,相关的法规制度明文规定如下:首先,即使在量刑方面,检察院并无直接决策的权限,这一权力专属于人民法院,然而检察院有义务向法院提交量刑方面的专业建议;其次,在我们的司法体系中,审判不仅是人民法院的核心职责,也是判刑的唯一途径,而检察院则专注于提供量刑建议以及代表国家对刑事被告人提起诉讼;最后,为了确保、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能够依法享有辩护权及其他相关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这些司法机构应共同努力,遵守此项规定。
进一步来说,人民检察院的法定职责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第一,依据法律规定,负有对相关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权利;第二,对刑事案件进行详细地审查,批准或决定是否犯罪嫌疑人;第三,针对刑事案件进行全面审核,经由决定后向法院提起,并且对于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它将全力支援和配合公诉工作;第四,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以维护公共利益;第五,检察院具有对司法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职能;第六,通过对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实施法律监督,确保执法公正性;第七,检察院有权对监狱、看守所的执法活动实施法律监督,保障司法环境公正有序;第八,除上述所列之外,法律还赋予了检察院其他一些必要的职权。
三、拘役可以判决3个月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之规,拘役之徒刑最长期限可达六个月。
依法条所述,拘役之刑期设定通常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因此,在司法裁判过程中,若人民法院决定对犯罪分子处以拘役惩罚时,其刑期往往会被严格地限制在这一范围内。
并且,负责此项判决执行的公安机关会在附近区域内执行相应判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到周末或便有权利回家探望家人;若是参与了劳动改造活动,则可适当获得劳保待遇。
以上是关于判拘役七个月能监外执行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