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所得罪定刑标准
一、掩饰隐瞒所得罪定刑标准
的定罪量刑标准如下:
一是入罪标准。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的等。
二是量刑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二、掩饰犯罪所得属于哪类
掩饰犯罪所得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该行为规定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第二节“”里。
掩饰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此罪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司法机关侦破案件、追赃挽损需要依靠清晰的证据链条和正常的秩序,而掩饰犯罪所得行为干扰了这一进程,阻碍司法机关对犯罪的打击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实践中认定该罪,关键在于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一旦构成此罪,将依情节轻重面临相应刑事处罚,旨在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和司法权威。
三、掩饰犯罪所得案是什么罪行
掩饰犯罪所得案是一种妨害司法秩序类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该罪。
此罪的认定关键在于“明知”,包括确切知道和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两种情况。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明知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如交易的时间、地点、价格、物品性质等。
犯罪对象是他人通过犯罪手段获取的财物及产生的收益。而行为方式多样,窝藏是将财物隐藏起来;转移是改变财物存放地点;收购是以支付对价形式取得;代为销售是帮犯罪分子出售物品;其他方法包括通过金融手段等掩饰资金来源等。
构成掩饰犯罪所得罪,会依据情节轻重量刑。一般情形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以上是关于掩饰隐瞒所得罪定刑标准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