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提供伪证是什么罪名
一、法庭上提供伪证是什么罪名
在法庭上提供伪证可能涉及伪证罪或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等罪名,具体分析如下:
伪证罪
-犯罪主体:特定主体,即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行为表现:这些主体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比如,证人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在法庭上编造虚假事实,误导司法审判。
-处罚:根据规定,犯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构成。
-行为表现: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例如,帮助犯罪嫌疑人伪造不在场证明等关键证据。
-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在民事诉讼中,提供伪证虽然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可能会受到司法机关的罚款、拘留等处罚,同时该伪证也不会被法庭采信。
二、法庭上出伪证据是什么罪
在法庭上出示伪证据,可能涉及不同罪名,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伪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此罪涵盖在诉讼活动中,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帮助包括为当事人出谋划策、提供便利条件等多种方式。对于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该罪的,从重处罚。
另外,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虽不构成上述特定罪名,但也是严重妨害司法秩序的行为。可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之,法庭上出示伪证据是严重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三、法庭上被告制造伪证怎么办
在法庭上若发现被告制造伪证,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其一,对方当事人应积极收集能证明该证据为伪证的相关材料。例如,通过提供与伪证内容相互矛盾的真实书证、物证,或者申请证人出庭作证以证实伪证的虚假性。
其二,及时向法庭提出异议。在庭审过程中,明确指出该证据系伪造,并阐述合理的怀疑依据和相关论证。法庭会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若初步认定可能存在伪证情形,会暂停对该证据的采信。
其三,若伪证行为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相关当事人可向司法机关报案。根据法律规定,伪造证据影响司法公正的,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法官会综合全案情况,依据相关法律和证据规则,对伪证行为作出认定和处理。若确定为伪证,该证据将不被采纳,同时,制造伪证者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以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以上是关于法庭上提供伪证是什么罪名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