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如何认定职务犯罪
一、基层如何认定职务犯罪
基层认定职务犯罪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身份
职务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具有特定职务身份的人员。在基层,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确定其是否在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或者从事公务活动的相关岗位任职是关键。
(二)犯罪行为
1. 利用职务之便。如果发现基层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如审批权、监管权等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可能涉及职务犯罪。
2. 行为触犯刑法规定的相关罪名。像,表现为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是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等行为;则是归个人使用等情况。
(三)证据的收集与审查
认定职务犯罪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基层在查处过程中,要收集如财务账目、文件资料、证言等证据,并且要保证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来确定是否构成职务犯罪。
二、职务犯罪判刑后怎么处理
职务犯罪判刑后的处理有以下方面:
(一)服刑相关
1. 按照判决在监狱等服刑场所接受改造。服刑期间要遵守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劳动改造、思想等活动,争取机会。减刑需要符合法定条件,例如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等。
2. 服刑期间如果患有严重疾病等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可以依法申请暂予监外执行,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监督管理等工作。
(二)财产相关
1. 如果判决涉及或者的,要依法履行财产刑的缴纳义务。相关部门会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查、没收或收缴罚金。
2. 对于违法所得,司法机关会继续追缴,将违法所得上缴国库,以恢复被职务犯罪破坏的社会经济秩序等。
(三)复权相关
服刑完毕后,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服刑期间的表现等,在一定条件下逐步恢复一些权利,例如在就业、担任公职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会根据不同情况逐步解除或放宽。
三、职务犯罪拘留怎么开庭
职务犯罪被拘留后,开庭流程如下:
(一)侦查与审查起诉阶段
1. 职务犯罪由监察机关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会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 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如果决定提起公诉,会向有管辖权的移送案件材料。
(二)审判阶段
1. 法院受理案件后,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告知其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申请等相关权利。
2. 确定开庭日期并依法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参与庭审。
3. 开庭时,先进行法庭调查,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然后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辩护人向被告人发问,之后进行举证、质证等环节。
4. 法庭调查结束后进入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和辩护人分别发表辩论意见。
5. 最后由被告人进行最后陈述,法庭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
以上是关于基层如何认定职务犯罪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