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能赔自己的车和车上乘客吗?90%车主都搞错了!
“买了交强险,出事故后自己的车损和乘客受伤能获赔吗?”这是许多车主心中的疑问。交强险的赔付范围存在明确的法律限制,但大多数人对它的理解仍停留在“万能保险”的误区中,今天我们就用专业视角,揭开交强险理赔的真实面纱。
交强险的核心定位:保障第三方,而非自己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交强险的本质是“责任险”,其核心功能是赔偿事故中第三方(即对方车辆、人员)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简言之,交强险的“保护伞”只覆盖他人,不包含自己。
- 自己车辆受损?不赔!
若事故中你的车辆需要维修,交强险不会承担一分钱费用,这类损失需通过商业车损险覆盖。 - 车上乘客受伤?有条件赔!
交强险仅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可能赔付车上乘客:当乘客在事故发生时被甩出车外,且被判定为“第三者”身份,但这种情况需结合具体案情认定,多数情况仍需依赖车上人员责任险(即“座位险”)。
车主常踩的“三大误区”
- “交强险包含所有基础保障”
交强险的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仅2000元,且仅用于赔付对方车辆,若撞上豪车或造成重大人身伤害,超出的部分仍需自掏腰包。 - “乘客受伤能用交强险兜底”
若事故责任方是自己,车上乘客的医疗费用需通过座位险或意外险解决;若对方全责,则由对方的交强险和三者险赔付。 - “交强险可替代商业险”
交强险的保障范围远低于实际风险需求,车主务必搭配三者险、车损险和座位险,才能构建完整保障网。
给车主的实用建议
- 优先补足商业险:三者险建议保额200万以上,一线城市可提升至300万;车上人员责任险按需投保,每人保额不低于5万元。
- 保留事故证据链:若乘客被甩出车外需索赔,需通过行车记录仪、现场照片等证明其“第三者”身份转变过程。
- 定期复核保单:每年续保时,根据车辆价值、通勤路况调整险种组合,避免保障缺口。
相关法条参考: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1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赔偿。”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明确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划分原则,交强险在责任限额内先行赔付。
小编总结:
交强险是车险的“地基”,但绝非“万能钥匙”。它的核心使命是保护事故中的第三方,而非车主自身,想要全面规避风险,必须通过“交强险+商业险”的组合拳实现,保险配置的本质是“用确定的小成本,转移不确定的大风险”——别让认知误区,成为行车路上的隐形炸弹!
(全文原创,数据及法律依据截至2023年9月)
交强险能赔自己的车和车上乘客吗?90%车主都搞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