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后要怎么办
根据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拾得遗失物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指引。当某人拾得遗失物后,首先有义务妥善保管该遗失物。这是为了确保遗失物的安全和完整性。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比如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去寻找失主的联系方式并告知对方。如果无法找到权利人,或者无法及时通知到权利人,那么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些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程序和渠道,尝试找到失主。在保管遗失物期间,拾得人还需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不能随意处置或损坏遗失物。如果因为拾得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遗失物受损,拾得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前来认领,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返还。而如果经过法定的公告等程序后,仍然无人认领,那么遗失物可能会归国家所有。总之,民法典的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同时也规范了拾得遗失物后的行为和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二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