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人
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人是指在具备履行债务的条件下,故意不履行偿还义务的人。
所谓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通常表现为债务人明明拥有足够的财产、资金或其他可用于偿债的资源,但却故意采取逃避、拖延、拒绝等方式,不履行其应当承担的债务。
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可能存在以下一些行为特征。首先,他们可能对债权人的催收要求置之不理,不做出任何积极回应。其次,可能会故意隐匿、转移自己的财产,使其表面上看起来不具备偿债能力,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再者,可能会编造各种理由或借口来推脱偿债责任。
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要审查其资产状况、收入来源、消费行为等。如果债务人拥有房产、车辆、存款等资产,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却将资金用于非必要的消费或投资,而不用于偿还债务,就可能被认定为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
法律对于这种行为通常会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如、申请强制执行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依法对债务人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和认定,如果确定其属于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可能会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来执行债务,同时债务人还可能面临信用惩戒等后果。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诚实守信是基本原则。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九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