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遗失物和侵占的区别在哪
拾得遗失物是合法占有,而侵占则是非法占有。
拾得遗失物和侵占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他人不慎丢失的物品并予以保管的行为。拾得人有妥善保管遗失物的义务,并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拾得人只是暂时占有该物品,其目的是为了归还失主或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而侵占则是指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这是一种明确的违法行为。侵占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他人的财物而非法占有。与拾得遗失物不同,侵占是违背了他人的意愿,将其财物据为己有。
从法律后果来看,拾得遗失物如果妥善处理,拾得人可能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或补偿;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而侵占他人财物,一旦构成犯罪,将面临刑事处罚。
在实际生活中,要准确区分这两种情况。如果发现遗失物,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不可有侵占的意图。同时,对于自己的财物也要妥善保管,避免遗失后被他人侵占。
总之,拾得遗失物和侵占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合法的暂时占有,一个是非法的占有行为。在法律的框架内,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规定。这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良好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