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家虚假宣传的法律条文
商家虚假宣传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条文。
在法律层面上,对于商家虚假宣传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也对广告中的虚假宣传作出了规定。该法第四条强调,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商家的虚假宣传行为可能导致一系列法律后果。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改正等。在民事责任上,如果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而遭受损失,可以要求商家承担责任,包括退还货款、赔偿损失等。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这些法律条文的目的在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商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地进行商业活动。而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宣传时,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这不仅有助于保护个人利益,也有助于推动市场环境的净化和改善。
法律依据:《广告法》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前款规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