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有什么规定
一、未成年犯罪有什么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主要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里。制定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也对他们的犯罪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治和教育。按照规定,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通常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会接受其他的教育或矫正措施。12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如果犯了、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贩毒、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罪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和未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法律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目的是通过教育和帮助,让未成年人认识到错误,改正行为,重新回归社会。
二、未成年犯罪会不会判刑
未成年人犯罪可能会被判刑,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刑事处罚有特殊规定的。按照我国法律,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犯了刑法里规定的很严重的罪行,比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造成重伤什么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而对于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的犯罪行为跟成年人一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不过在量刑的时候会考虑他们的年龄因素,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判决的时候会根据未成年人的犯罪情节、后悔的表现还有身心发育的状况这些因素,来决定要不要用刑罚,以及怎么用刑罚。同时,法律也强调要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希望能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然后重新融入社会。所以,处理未成年犯罪案件的时候,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尽量在惩罚和教育之间找到平衡。
三、未成年犯罪的视频能公开吗
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不能放出来。对于未成年人涉罪人员的信息公开,各个国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在同一个国家,也会因为所处的诉讼阶段不同、涉及的严重程度不同,对信息公开有不同的要求。在追诉过程中,一般是禁止公开未成年被追诉人的信息,但存在公共利益例外,就是案件涉及严重犯罪,或者为了保障重要公共利益,可以公开被追诉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
而且,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等都不能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权益,免得他们因为犯罪行为而受到社会歧视和伤害。
所以,公开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不仅违法,还可能对未成年人的隐私和权益造成严重侵害。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和权益,别让他们的被不当公开或传播。
以上是关于未成年犯罪有什么规定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