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真的犯罪吗
一、网络暴力真的犯罪吗
网络暴力属于犯罪行为无疑。
这一概念涵盖了在网络空间中利用恶意言辞、诋毁、污蔑、恐吓等等手法,对他人实施恶意侵害的行为。
此类行径不但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名誉权、隐私权等,而且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不稳定因素。
网络暴力所具备的犯罪特性主要表现在其行为的恶意性和伤害性方面。
借助于网络这一独特的媒介,攻击与伤害行为得以迅速扩散并加剧,给受害者的精神状态及社会生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对于网络暴力,我们必须采取法律手段加以制止和惩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这一条款为网络暴力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最高人民在2014年10月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也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暴力的法律适用和规制措施。
二、网上被骂的话,到什么程度才算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系指在网络环境中发布具有恶意诋毁、散播不良言语、侵害公誉、损害合法权益以及煽动性色彩强烈之言论、文本、图像及影像等信息,这些资料所针对的对象为个人及其荣誉、权益与心理健康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当事人在巨大压力之下采取极端行为,例如自杀等情况1。
网络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口头言论、图文信息、非理性的人肉搜索、无端辱骂他人、编造并传播虚假消息等等。
依据现行相关,对于那些利用互联网进行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者,则将按照刑法中的相关规定予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如何应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暴力
面临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受害者的身心健康。
主要有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快速干预:发现青少年受网暴后,应立即采取封锁施暴者、删除不当言论等措施。
2.心理疏导: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及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避免产生长期心理伤害。
3.引导:对施暴者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4.:若情况严重,可寻求法律保护,如报警、起诉等。
5.家庭配合:家长需与学校、社区等各方协作,共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6.建立机制:学校和社区应设立应对网络暴力的机制,包括预防教育、应急响应和后续跟进。
7.技术辅助:利用家长监控软件或网络过滤器,限制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
8.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网络暴力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共同抵制和打击网络暴力的氛围。
9.多方合作:政府、教育机构、执法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等需协同作战,共同打击网络暴力。
10.持续关注:事件处理完毕后,仍需持续关注受害者的康复状况,防范网络暴力的长期影响。
以上是关于网络暴力真的犯罪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