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是按合同工资吗
工伤赔偿是劳动者因工伤而获得的经济补偿,而合同工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好的报酬标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是工伤赔偿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工伤赔偿是按合同工资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工伤职工的工资标准为:
在事故发生前12个月内的实际月平均工资;
实际月平均工资高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
实际月平均工资低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可见,工伤赔偿的工资标准与合同工资并非完全一致。对于实际月平均工资低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情形,工伤赔偿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二、工伤赔偿为什么不按合同工资计算
不按合同工资计算工伤赔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公平原则:合同工资可能受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议价能力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低于实际的工作价值。如果按照合同工资计算工伤赔偿,可能会损害低工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防止道德风险:如果工伤赔偿完全按合同工资计算,可能导致一些劳动者故意制造工伤事故,以获得更高的赔偿。法律规定工伤赔偿的工资标准不得高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三、合同工资高于单位平均工资时工伤赔偿计算
当劳动者的合同工资高于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时,工伤赔偿的工资标准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劳动者因工伤而获得过高的赔偿,避免增加用人单位的负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