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违法行为怎么处理的
高利贷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涉及民事、行政甚至刑事方面的责任。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对于高利贷违法行为的处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民事领域,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 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从行政角度来看,一些非法金融活动可能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相关部门会对非法借贷行为进行监管和查处,采取措施予以整顿和规范。
而在某些严重情况下,可能会涉及刑事责任。比如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还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等其他犯罪。
对于高利贷违法行为的处理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借贷的具体情节、是否存在欺诈、暴力催收等行为。如果存在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行为,会依法受到严厉惩处。
社会和法律应当坚决抵制高利贷这种不良现象,维护金融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民众在进行借贷活动时,要增强法律意识,选择合法合规的借贷渠道,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