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取现20万掩饰隐瞒犯罪吗
一、帮人取现20万掩饰隐瞒犯罪吗
涉及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该罪的客观行为因素包含了"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利用其他方式来掩饰、隐瞒"等行为。
其中,窝藏是指为罪犯提供隐藏犯罪所得及收益的场所,具有隐匿、保管的主观意图;而转移则是指将罪犯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进行搬运、运输。
无论是窝藏还是转移,都需要达到足以干扰司法机关正常查证犯罪、追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活动的程度。
帮助他人提取犯罪所得的行为属于转移犯罪所得,符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
《》 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种属关系吗
首先呢,咱们先来聊聊这两个行为在客观方面的区别吧。
“帮信”这个行为,它的目标就是去帮助那些分子,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实施或者完成他们的犯罪活动。
而“掩隐”这个行为呢,它的目标就更明确了,那就是去帮助那些犯罪分子隐藏或者隐瞒他们的犯罪所得,从而避免被司法部门发现。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它们在主观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对于“帮信”这个行为来说,行为人必须得清楚地知道他所帮助的人正在进行网络犯罪,然后还得帮助他们完成这些犯罪活动。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协助别人实施或者完成他们想要的犯罪。
但是呢,这里的“明知”并不是指非常具体的知道对方要干什么坏事,而是一种大概的、模糊的感觉,觉得对方可能在做些违法的事情。
如果真的知道得那么详细的话,那就等于是参与到了对方的犯罪行为当中,变成了共犯。
至于“掩隐”这个行为,行为人也必须得知道他所掩盖的东西是犯罪所得,然后还要想办法去掩盖或者隐瞒这些东西,不让司法部门发现。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那些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
所以说啊,虽然这两种行为在主观上都属于故意,但是在具体的认识程度和行为目的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两种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有什么不同。
“”这个,它是被放在《刑法》的第六章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里面的,它主要侵犯的是“信息网络秩序”。
而“掩隐罪”这个罪名呢,它则是被放在《刑法》的第六章第二节“”里面的,它主要侵犯的是“司法机关追查犯罪的司法秩序”。
从这个角度看,“掩隐罪”的危害显然比“帮信罪”更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