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者将遗失物丢弃是否算灭失
拾得者将遗失物丢弃算灭失。
遗失物是指非基于占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现又无人占有且非为无主的动产。当拾得者捡到遗失物后,在法律上就产生了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拾得者有妥善保管遗失物的义务。如果拾得者随意将遗失物丢弃,导致该遗失物无法再被找到或恢复原状,那么从实际效果来看,这就相当于使遗失物灭失了。这种行为是违反其应尽义务的。
从法律角度分析,这种丢弃行为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后果。首先,失主可能会要求拾得者承担相应的责任。虽然拾得者可能并非故意想要损坏或丢弃遗失物,但因其未尽到妥善保管的责任,仍然可能需要对失主的损失进行赔偿。其次,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行为甚至可能构成违法。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责任,拾得者应当谨慎对待遗失物。如果无法找到失主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最好将其交给相关的部门或机构,如公安机关等,让他们来进行妥善处理。而不是自行随意丢弃。
总之,拾得者将遗失物丢弃属于一种导致遗失物灭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法律问题和后果。因此,每个人在面对遗失物时都应该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做法。要认识到妥善处理遗失物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百一十七条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