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丢了多长时间可以报警立案了
一般情况下,人员走失 24 小时后可以报警立案。
当有人走失时,家人或朋友往往会十分焦急和担忧。在法律规定中,通常以 24 小时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来确定是否可以报警立案。这是因为在较短时间内,走失人员有可能只是暂时失去联系,比如手机没电、去了信号不好的地方等,存在自行返回或通过其他方式恢复联系的可能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要等到 24 小时之后才采取行动。如果走失人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未成年人、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身体残疾或有其他特殊困难的人,或者走失的环境比较危险复杂,那么可以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请求帮助。
在发现人员走失后,家人和朋友应该第一时间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通过走失人员的社交网络发布信息,联系其经常联系的人,在走失地点附近寻找等。同时,要及时准备好走失人员的照片、基本信息等,以便提供给警方。
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会根据具体情况展开调查和寻找工作。他们可能会通过监控视频、走访询问等方式来寻找线索,尽最大努力帮助找到走失人员。所以,一旦发现人员走失,要冷静应对,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增加找回的几率。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处置失踪警情工作标准》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要根据初查情况,确定是否为失踪警情,并将失踪警情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开展查找工作。派出所负责处置一级失踪警情,刑侦部门牵头负责处置二、三级失踪警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