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投诉是否可以获得赔偿
虚假广告投诉后,消费者有可能获得赔偿。
在市场经济中,虚假广告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消费者发现自己受到虚假广告的误导并遭受损失时,有权进行投诉并寻求。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如果消费者能够证明自己是因为虚假广告而做出了购买决策,并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那么消费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投诉时,消费者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如虚假广告的内容、自己的购买凭证、受到的损失等。相关部门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如果认定经营者存在虚假广告行为,将会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并要求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向法院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经营者的虚假广告行为以及自己所遭受的损失。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做出公正的判决,要求经营者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总之,虚假广告投诉后,消费者是有可能获得赔偿的。但是,这需要消费者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并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投诉和诉讼。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虚假广告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五条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