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纠纷管辖权怎么确定
侵权纠纷管辖权的确定,一般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在确定侵权纠纷的管辖权时,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判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侵权行为实施地,是指侵权行为从开始实施直至实施终了的地区。如果侵权行为是一系列行为的组合,那么这些行为实施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侵权结果发生地,是指侵权行为致使受害人权利受到侵害的损害结果发生地。损害结果发生地可能有多个,在多个地方都产生了损害结果的情况下,这些地方的法院都有管辖权。
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确定侵权纠纷的管辖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案件的具体情况、证据的分布、当事人的便利等。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多个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情况,此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侵权纠纷,管辖权的确定可能会有特别的规定。例如,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因侵犯著作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总之,侵权纠纷管辖权的确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在遇到侵权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咨询专业的,以确定最合适的管辖法院,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