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违法放贷罪的认定是如何的

一、违法放贷罪的认定是如何的

1、违法放贷罪的正确表述应是违法发放贷款罪,应从以下要件认定此罪:犯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犯罪主体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2、法律依据:《》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二、什么是违法发放贷款罪

1、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2、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 (含外资、中外合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和个人都不能成为 违法发放贷款罪主体。

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主要就是将此罪与一些相似的犯罪做了区分,这才能更加准确的对行为人定罪处罚。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合飞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753187.html

违法放贷罪的认定是如何的的相关文章

法放贷罪立案标准,非法放贷构成非经营解释

经营法放贷的立案标准首先需要区分个人犯单位犯个人犯罪的话,那么非法放贷的金额达到二百万元,就会被认定为犯单位犯罪的话,那么非法放贷的金额达到一千万元,就会被认定为犯。 非经营法放贷的立案标准多少? 非经营罪放贷金额达到多少构成犯要看属于个人...

放贷经营罪如何定罪,非法放贷罪属于非经营

1、反国家规,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放贷。2、以营利为目。3、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对象发放贷款。4、非法放贷实际年利率超过36%,即属于高利。5、具有情节严重数额或者后果。 非法放贷构成非经营要符合哪些条件 非法放贷构成非经营,必须同时符合下列5个必备要件: 1、...

法放贷罪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

一、依法放贷罪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法放贷罪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套取金融机构信资金高利转他人,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这意味着行为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然后以更高利率转给他人,从中获取巨额利益,达到一数额标准即构成此。 2. 向关系人发信用款或者发...

违法放贷罪最高判几年徒刑

律解析: 违法放贷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违法放贷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反国家规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犯违法放贷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处五...

民间非法放贷罪判多少年

一、民间非法放贷罪判多少年 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将会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罚。 若以违法方式发,且情节严重者,可能会被判,进而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需承担二万元以上至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处罚。 款诈骗所侵害客体并非单一,而双重,既包括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金融非法放贷罪怎么判

一、金融非法放贷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相关,果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反国家相关规向他人发放贷款,且款金额巨大或者给借款人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那么此类行为将被视为刑事犯行为,涉案人员将会面临五年以下或者,并且还要罚款一至十万人民币。 款数额达到了特别巨大级别...

法放贷罪村民怎么判

一、非法放贷罪村民怎么判 民间非法放贷如果达到立案标准就可能犯啦!立案标准主要有两部分:首先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金额超过了一百万元,那就要被追究律责任了; 因为他们的违法行为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二十万元,也得被追究哦。 违法放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员工,不按照国家规...

法放贷罪员工怎么判

一、非法放贷罪员工怎么判 在这种情况下,则需依据员工否清楚该犯行为确切性质来进行判。 若员工明确知晓其所作为实际上构成犯行为,那么他们作为公司或企业中管理层及从业人员,便可能会利用本身职务上便利条件,以各种方式向其他人勒索钱财或接受他人所赠予财务,从而为他人谋求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