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漏登怎么解决,法律上怎么规定的
一、土地确权漏登怎么解决,法律上怎么规定的
土地确权漏登可按以下方式解决:
首先,向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反映情况,提交书面申请,详细说明漏登土地的具体位置、面积、四至范围等信息,并附上能证明土地权属的相关证据材料,如土地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等。
其次,相关部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调查核实。工作人员会实地勘查,走访相邻地块的权利人、村民委员会等,以确定漏登情况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再者,若经调查确属漏登,土地管理部门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补登。在补登过程中,会对补登事项进行公示,公示期内若无人提出异议或异议不成立,将完成最终的补登确权手续,重新发放土地权利证书。
从法律规定来看,《》及相关法规明确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土地确权应遵循依法、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登记信息准确完整。对于漏登情况,权利人有权利申请补登,相关部门有职责进行核实处理,以保障土地权利的合法有序登记,维护土地管理秩序与权利人的财产权益。
二、土地纠纷需要哪些证据,法律有哪些规定
土地纠纷中,常见的证据类型如下:
一是土地权属证明,如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使用证等,能够直接证明土地的归属和使用权益。
二是合同协议,包括土地、转让合同等,明确双方关于土地的权利义务约定。
三是相关文件,政府部门关于土地规划、审批等文件,可佐证土地使用的合法性及相关情况。
四是证言,知晓土地历史使用情况、边界划分等事实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言。
五是视听资料,如现场照片、录像等,直观呈现土地现状、边界等问题。
关于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同时,人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也对土地纠纷的处理程序、证据要求等作出规定,强调处理土地纠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公平公正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无形资产摊销年限规定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摊销年限的规定如下:
一般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应按照其预计使用年限进行摊销。若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摊销年限以二者中较短者为准。
若合同仅规定受益年限,而法律未规定有效年限,以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作为摊销年限。
若合同未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那么按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
当合同与法律均未规定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时,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需注意,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房屋建筑物成本,不再单独作为无形资产摊销。此外,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在持有期间内不应摊销,但应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以上是关于土地确权漏登怎么解决,法律上怎么规定的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