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怎么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票和一次缴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

二、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联系

(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四)明细账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五)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区别

(一)账户的性质不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中,“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账户。因为它是先支付后分摊,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该账户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因为它是预先提取,该支付而尚未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的负债。该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的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某一时点所承担债务的实际数额。

(二)两种费用的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

(三)填制会计报表的处理原则不同。待摊费用属于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实务中不会出现贷方余额,填制会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调整;而预提费用需要事前估算将要发生费用的摊销标准,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容易出现借方余额。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填制会计报表时,却应将其填入“待摊费用”项目,视同待摊费用处理,实务中叫做“账表不符”。

四、核算举例

例一、假定某工业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例二、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采用按年度的计划修理费用分月平均预提、年末将预提修理费用与实际修理费用结平的方法。该企业该生产车间年度计划修理费用为26400元,每月平均预提2200元。该车间实际支付的修理费用为:4月份13000元,8月份14000元。修理费用均用支付。

企业根据年度计划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略),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份,每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4月份支付修理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13000

贷:银行存款13000

4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此时,4月末预提费用账面是借方余额4200(元)

5—7月份,每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此时,7月末预提费用账面是贷方余额200(元)

8月份支付修理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14000

贷:银行存款14000

此时,预提费用账借方发生额=13000+14000=27000(元)

而实际的预提数=2200×7=15400(元)

所以还应预提数额=27000-15400=11600(元)

即8-12月5个月内每月应提修理费用=11600÷5=2320(元)

8-12月份,每月计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32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320

此时,12月末预提费用账面已无余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764176.html

怎么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相关文章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如何处理

一、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 (一)遵循资产负债观 新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比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

新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如何处理

新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如何处理 (一)低值易耗品出租出借包装物 对于旧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在指南关于“周转材料”的解释规定: 1.本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是什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是什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出租出借包装物的销、付财产保险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付报刊订阅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票,国债一次缴额较...

清算前预提费用6万元吗

一、清算前预提费用6万元吗 在进行清算工作之前,预提费用达到了 6 万元之多。预提费用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企业在尚未实际支付某些费用的情况下,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先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就此次的 6 万元预提费用而言,它可能涉及到诸多方面。比如,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某些应在未来期间支付的款项,如水...

在租赁土地上建房能作长期待摊费用

一、在租赁土地上建房能作长期待摊费用吗 在租赁土地上建房能否作为长期待摊费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一方面,如果企业租赁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在该土地上建造房屋于自身生产经营,且租赁期限较长,该房屋的建造支出符合长期待摊费用的确认条件,那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

待摊费用的确认与销的方法有哪些

待摊费用的确认与销的方法有哪些 待摊费用的确认主要是以分期限而确认。分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待摊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出租、出借包装物分次销、付保险、固定资产修理费、以及一次购买票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的数额等。 分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为长期待摊费用,如超...

新准则下待摊费用科目有哪些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的方法进行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行政管...

劳务费用和工资的区别是什(劳务费用和工资的区别在哪)

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劳务将与工资、特许权使用费、特许权使用费合并作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与工资相比,人工显得琐碎混乱得多。两者真能区分得这清楚吗?企业聘研究生上班时,支付的劳动报酬是劳务还是工资?雇退休人员怎么样?雇清洁工怎么样?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劳务可能算是零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