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街道友谊社区(长沙市天心区友谊路332号青园)
“没想到我拥有了这么多亩地,但我的日常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月初六早上,长沙市天心区清源街社区悠悠小区居民张丽华坐在自家的日用品杂货店里说。作为该街道社区1800名居民中的一员,张丽华的经历折射出不少拆迁补偿安置户的幸福生活。清源街道社区位于长沙市城南区城乡结合部。原名长沙市国营企业畜牧场。1998年以来,随着天心区“扩城南振”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湖南省政府、天心区智宅院等多家省市企业的注册,新征地项目迅速增加,失地农民总数日益增加。安装失地农民的工作非常复杂。天心区以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建设和安置小区文明城市创建为具体载体,完成搬迁“零强拆”、安装“零连接”、基础设施建设“零安全事故”,失地农民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清源街道社区所辖的三个社区中,有两个是农惠农社区,另一个社区改革企业较多,下岗职工较多,舆论褒贬不一。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实践活动中,清源街道社区机构、街道社区和社区干部深入一线了解舆情,及时分类问题,及时处理能解决的问题,汇报情况。针对群众具体情况,对暂时解决不了的进行处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调查发现,友谊社区、清源社区83亩生产制造用地留给农民的问题是群众反映的热点话题。弄清楚问题后,街道社区立即确定了责任人,邀请会议代表参加,多次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支持。目前,70亩生产用地的商业用地绿线已按规定划定。总体规划机构已审核,土地红线已获用地单位批准,工作进展顺利。得知很多群众对居住条件卫生条件不是很满意,街道社区决定每年在我区投资38万元,首先对农惠农物业实行公司化管理;针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面对用工人员多、生活困难的问题,街道社区立即组织发布简历信息,组织宣讲会和招聘会,成立了辖区内首个就业指导服务站。我省鼓励创业发展。街道社区还推进一系列民生工程,坚持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吸引人们的关注。目前,清源街道社区在我省率先引进新型高科技社区巡逻系统。在街道社区建立信息110处理站,在社区设置信息110处理核心,对街道企业、社区、公共场所进行管控。利用电子报警器、电子监控、巡更亭等巡逻设备,打造“产业生态圈重要站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从普通市民转变为新市民,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张丽华看上去很幸福。安置在友谊社区后,张丽华等失地农民不仅每户享有300平方米的四层住房,还分享了集体土地的权益。张丽华微笑着对:说道,“现在我们不仅可以住新房、租空房子,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店面、开实体店,每年发展后我们还可以获得一些红利。”制造业土地。当然,生活越来越大众化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