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遗产继承法新规定是什么(父母遗产继承法新规定有哪些)
独生子女往往认为自己是父母的独生子,理所当然地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但事实上,独生子女继承并不是个别现象。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个案例。小丽是她父母唯一的女儿。她的父亲十年前去世,母亲刚刚去世。她的父母生前拥有一套127平方米的房子,登记在她父亲的名下。父母双亡后,小丽想过将房产过户给房管局,但没想到小丽父母的亲戚还要去公证处或者去法院放弃继承权,让她可以完全获得父母去世后留下的财产。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既然小丽是独生女,为什么她不能完全继承父母的财产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法规的变化。如果小丽的父母能够在生前立下遗嘱,就不会有继承纠纷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前立遗嘱是不吉利的,但事实上,立遗嘱可以避免继承纠纷。我国大多数家庭70%以上的财产都在房子里。此外,老龄化程度有所增加。未来五年,2018年我国新增退休人员将超过2000万。可见,妥善处理父母财产的继承问题,不仅可以减少继承纠纷,还可以避免因子女而造成的家庭不和谐。以及亲戚之间为了财产的争斗。
近年来,我国鼓励生育,先后允许生二胎、三胎。有的家庭有两三个孩子,但很多90后、00后仍然是独生子女。在继承房产时,由于房产价值较高,大多是百万以上的房产,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产价值更高。因此,未来财产如何继承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比较大。那么如何解决继承父母财产的问题呢?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
第1点、独生子女无法顺利继承父母房产的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独生子女不是唯一的第一继承人。根据法律规定,第一顺位继承人除子女外,还包括配偶和父母。子女不仅包括婚生子女,还包括养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等。因此,具有继承权的家庭成员的死亡时间、家庭成员的构成等因素都会影响独生子女能否完全继承父母的财产。
回到本文开头的***案,小丽之所以不能完全继承父母的财产,是因为小丽的父亲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但她的祖父母还健在,有继承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人没有明确放弃财产,独生子女就不能完全继承财产。
在第二种情况下,居住权是建立在房屋上的。拥有居住权的房屋不能出租或出售,因此独生子女无法成功继承财产。比如,老王和李女士再婚后,就为李女士设立了居住权。李女士可以一直住在老王家里。李女士去世后,居住权才会消失。老王唯一的儿子肖王才能顺利继承并出售财产。
第三种情况,父母已立遗嘱或签署遗产及监护协议,将财产留给他人。上海一位老人想把财产留给水果摊老板的故事曾引起公众关注。原因是水果摊老板对老人照顾得很好。也许有人会说,水果摊老板别有用心,只是为了他的房子才照顾老人。不过,从媒体报道来看,这位摊主已经照顾了老人很多年了。如果独生子女的父母年老后无法享受子女的照顾,而让其他人有机可乘,父母有可能自愿将财产留给子女以外的其他人。
第2点、遗嘱形式多样化,增加了人们处分遗产的自由。
与此前的继承法相比,民法典增加了印刷遗嘱、录像遗嘱、口头遗嘱、书面遗嘱等新方式,并取消了以往公证遗嘱的最高效力。只要是合法合规的遗嘱,与经过公证的遗嘱具有同等效力。如果人们觉得公证遗嘱的费用比较高,也可以将遗嘱录像、打印遗嘱。这种做法降低了人们立遗嘱的成本,一些出行有困难的老人也不必去公证处立遗嘱。
如果老人立有多份遗嘱,包括纸质遗嘱和公证遗嘱,以哪一份遗嘱为准?今后,只要是合法有效的遗嘱,都会选择距离现在最近的遗嘱有效。
更重要的是,为了让立遗嘱的过程更加客观,在打印遗嘱时必须有两名见证人在场,以确保遗嘱来自老人的真实想法,并防止一些继承人居心不良地伪造遗嘱。此外,见证人不能是与继承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第3点、继承权男女平等,获得宽恕后不丧失继承权。
有些地方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继承方面,默认嫁到国外的女儿不享有继承权。但《民法典》明确提到,男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虽然有人不以为然,但随着法律的宣传和宣传逐步到位,无论是城市的房子还是农村宅基地的房子,出嫁的女儿都拥有平等的继承权。
此外,如果继承人前期虐待被继承人,后来有悔罪表现并得到被继承人的原谅,继承权也不会丧失。这体现了亲情的重要性和人性化管理的原则。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子女继承父母财产时,与其他财产不同,还涉及到转让问题。赠与、出售、继承三种转让方式中,哪一种更经济呢?
礼品转让方式。以价值100万元的房产为例,契税为3%,印花税为1%。如果孩子卖掉房子,需要缴纳20%的个人税。税费合计24万。
所有权转移的方法。90平方米以上首次购房契税为1.5%。对于非家庭中唯一居住的家庭,个人所得税为1%,增值税为5.6%。税费总额8.1万元。
与赠与、出售的转让方式相比,继承的转让方式不需要缴纳契税,只需要公证费和制作费用。不过,继承房产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所有权的转移要等到房产所有人去世后才能完成。如果继承人想在老人去世前获得财产,可以买卖或作为赠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