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债务 > 正文内容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存在什么区别呢(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合飞律师3个月前 (01-13)金融债务4

1.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什么区别?刑事责任是违反刑事法律规范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有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附加处罚包括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我国刑法对此有全面、详细的规定。民事责任是平等主体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包括:停止侵权行为;清除障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修理、重做、更换;和补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声誉;道歉等。1.民事责任更具补偿性,刑事责任更具惩罚性。民事责任的前提是损害发生,而刑事责任则无论损害与否,都涉及惩罚性责任。2、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而刑事责任主要是剥夺人身自由甚至生命。3.构成的主观要件不同:故意和过失对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影响不同。由于刑事责任重在惩罚,故意和过失对刑事责任影响很大。民事责任主要是补偿性的,但比刑事责任轻得多。主要还是看它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如果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您将需要承担巨额的民事责任。2.刑事责任如何划分。刑法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具体如下:一般来说,影响和决定一个人刑事责任程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该人的知识和智力成熟程度;二是该人的刑事责任程度。第二个是精神,即人的大脑功能是否正常。前者主要受人从童年到成年成长的年龄因素的制约。后者受该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类型、程度和特征的影响。此外,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的丧失也会对刑事责任的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生理机能等因素,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年满18周岁、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精神、生理功能健全,智力和知识发达的正常人,完全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神志清醒时实施犯罪行为,完全有能力识别和控制刑法禁止的有害行为。因此,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神志清醒时实施犯罪的,应当承担责任。刑事责任。”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并不能因具有责任能力而免除或者减轻刑事责任。2、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指完全没有责任或无责任,是指行为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完全没有责任的人有两类:刑事责任能力:一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二是行为时患有精神疾病,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人。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律程序确认的,不承担刑事责任。”根据这条规定,精神障碍者不承担责任,有能力的人有两个标准:一是实施危害行为时处于精神状态,换句话说,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行为人是有精神障碍的。根据精神病理学的影响,做出对社会有害的特定行为的精神病人,这个标准就是医学标准,也称为生物学标准。

这里的精神疾病应该是广义上的理解,不仅包括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还包括痴呆、夜行障碍、病理性醉酒等,但不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障碍。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功能障碍一般不会导致因精神障碍而丧失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只有精神病人才可能成为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不负责任者;患有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人,不属于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精神病人”。二是由于精神病理学的作用,他无法识别或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标准就是心理标准,也称为法律标准。只有将两个标准结合起来,才能认定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了刑法禁止的有害行为,属于无责任人。3、相对不负刑事责任,又称相对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仅对刑法明确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而对其他未明确规定的危害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定义的。我国刑法中,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是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此类人仅具有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项罪负刑事责任的能力,对其他危害行为不具有负刑事责任的能力。4、刑事责任能力降低。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又称有限刑事责任能力、有限刑事责任能力、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是介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和完全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指行为人因年龄、精神状况、生理机能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实施刑法禁止的有害行为时,虽然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但其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受到限制的状态。与他完全承担责任的能力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或降低。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四类限制刑事责任人: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尚未完全丧失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他聋哑人;(4)盲人。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刑事责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在刑法意义上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行为人实施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包括行为识别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其中,识别能力是指行为人识别和理解其行为在刑法中的意义、性质、作用和后果的能力。即行为人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受到刑法禁止、谴责和制裁的。例如,当一个人犯了杀人罪时,他能意识到刑法禁止杀人吗?如果他有一定的了解,他就有能力去理解。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刑法的能力。例如,你是否可以选择自己杀人或不杀人。有了这样的选择自由,你就有能力控制。以上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可见,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聋、哑、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您前往咨询平台,在线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90961.html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存在什么区别呢(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的相关文章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和联系(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和联系表格)

问题八: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典》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是多长? 1.《中华人法典》 第十三条自然人自出生至死亡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有什么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可能性,但尚未给民事主...

终结执行终本执行有什么区别呢(终结执行终本执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执行是指人法院执行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方法,运用国家强制力,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义务的诉讼。有效法律文件的内容。活动。 网友咨询: 最终执行最终执行有什么区别? 律师答复: 终止执行,是指人法院执行案件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导致执行无法继续或者判决基本无法...

人身权身体权有什么区别呢(人身权身体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人身权分为人格权身份权,不包括身体权。 身体权是指自然人维持身体组织的完整性以及控制自己的肢体、器官其他身体组织的权利。身体是生命的物质载体,是生命产生延续的最基本条件。这就决定了身体权对于自然人来说至关重要。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密切相关。对自然人身体的侵害往往会导致自然人的健康受到损害,...

什么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区别(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区别和举例)_重复

2018年什么情况下不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下列造成损害的情形,不属于犯罪,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1)意外件。即该行为虽然客观上造成了损害,但不是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可预见的原因造成的。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只是作为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国家、社...

劳务纠纷劳动纠纷有何区别呢(劳务纠纷劳动纠纷有何区别和联系)

日常工作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公司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个人之间的纠纷。我想公司是否发现了。我们常见的纠纷就是劳动纠纷劳务纠纷,但是很多人对这两种纠纷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中辽人力资源网小编就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是指各种劳动关纠纷,包括工伤纠纷、社保纠纷、劳...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什么区别-(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定义概述 行政复议,是指公、法人其他组织对具有行政效力的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命令等不服,请求上一级或者同级行政机关确认的行为、更正或撤销,并对活动进行审查裁决。这是国家法律框架内通过简化程序解决大多数争议的第一步。 行政诉讼是指公、法人其他组织...

刑事辩护与刑事诉讼代理区别(刑事辩护与刑事诉讼代理的区别有关简答题)_重复

9月14日,宛城检察院之声节目邀请大家请来宛城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权玉伟,为大家讲述刑事辩护制度。 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从尊重人权的角度出发,强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法定程序被司法机关判定有罪之前,均被推定为无罪,享有辩护权其他诉讼权利,由律师或其他辩护人...

民事辩护与刑事辩护的区别(民事辩护与刑事辩护的关)_重复

律师从大量的法律工作。根据所代理的诉讼案件性质,大致分为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与刑事诉讼案件相比,更多律师更青睐案件,认为案件容易代理。法律风险较低且相对容易控制。然而,刑事案件则不同。刑事案件的法律风险特高,因此不愿意从事刑事辩护案件。那代理刑事案件代理案件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