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的效力该如何认定呢(民法典 合同的效力)
介绍:
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效力,以当事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为准;合同内容应当真实,不得有歧义;合同内容也不应当违反任何法律、法规。
一、民法典合同的效力该如何认定
决定合同效力的因素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图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提醒您一下,《民法典》第143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
二、合同无效认定的情形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被视为无效的情形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相对人恶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并不使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诉讼无效。
三、协议与合同的效力一样吗
相同。根据相关规定: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并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合同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擅自修改或解除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法律效力”并不是说合同本身就是法律,而是因为合同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国家对当事人的意志赋予约束力,要求合同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合同,否则将依赖国家的强制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