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发生劳动纠纷适用哪种法律(试用期发生劳动纠纷怎么处理)_重复
“在我绝望的时候,是检察院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近日,一起工伤保险纠纷案件的督办申请人小王向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她终于拿到了等待多年的工伤赔偿金。
工伤期间,因未办理续假手续而被辞退。
2019年9月,小王加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上班第二个月,小王在工作中不慎摔倒,导致骶骨骨折,后被确定为工伤。2020年春节前夕,公司通知在家休养的小王限期返回工作岗位。此时,小王还没有完全康复,于是他向公司申请延长休假时间,并提交了医院的病假证明。
由于当时正值COVID-19疫情,小王考虑到去医院开具延长休假券会有感染风险,于是向公司申请春节后补假,但遭到拒绝。随后,公司于2020年3月书面通知小王解除劳动关系,理由是小王未提供病假材料,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2020年6月,劳动能力鉴定部门认定小王伤残程度为十级。小王据此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及经济补偿金共计余元。随后,因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裁决,小王将房地产公司诉至无锡市梁溪区法院。法院审理认为,小王虽然未能及时提供病假材料,但因疫情原因耽误了时间,事后已补足。公司以小王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属违法行为。裁定公司应给小王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和福利金。经济补偿总额7万余元。
一审法院虽然支持了小王的部分主张,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认定与小王的主张存在较大差异。法院根据小王试用期工资2500元/月,确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共计元。但小王认为,自己的工资没有达到上一年当地员工月平均工资的60%。以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确定一次性伤残补助费,数额应在3万元以上。
房地产公司也对一审判决不服,辩称“事故发生后,公司已为小王补缴了工伤保险,小王的损失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不应该由公司承担。”遂向无锡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小王受伤后,房地产公司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根据法律规定,其后发生的医疗费用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不应由用人单位承担,故改判。补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关于一次性伤残补助纠纷案,因小王一审后未上诉,故维持一审法院确定的数额,即元。
小王不服判决,申请再审被驳回后,于2022年11月向无锡市检察院申请监督。
试用期员工伤残津贴如何计算?
无锡市检察院收到小王的申请材料后,考虑到小王和房地产公司均位于梁溪区,因此启动了上下联动的一体化办案机制,并组建了办案小组与梁溪区检察院联合办理此案。
“提起诉讼之前,我向社保部门询问,我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应该在3万多元,但现在变成了元,我实在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小王说道。
主管检察官迅速启动调查核实工作。为了找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依据,检察官一方面查找相关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前往社保部门进行核实。他了解到,法律明确规定,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费为7个月个人工资,试用期内工伤也不例外,“个人工资”是指平均工资。职工工伤前12个月内每月支付的工资。同时规定了该费用的上限和下限。小王每月工资为3368元。结合当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数据,低于法律规定的下限,即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即4329.6元。因此,公诉人认为,本案一次性伤残补助费应按4329.6元计算,故小王要求的一次性伤残补助费3万余元符合法律规定。
“你对一审判决不满意,为什么不上诉?”检察官询问小王。
“我对法律规定不熟悉,就去社保部门咨询。后来,我收到了公司的申诉信。我想,如果他们申诉了,我就不用再申诉了。我口头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在第二次审判期间反对一次性残疾福利。反对。”小王无奈的说道。
主诉检察官认为,小王因对法律的误解而未能提起上诉,原判存在明显错误。要用监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今年5月,无锡市检察院依法向无锡中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次月,法院裁定启动再审程序。
检察执法配合,用人单位补足伤残补助差额
考虑到案件拖了这么久,审判长建议双方进行调解。当法官联系房产公司代理人时,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
面对房地产公司的负面回应,负责法官和检察官多次联系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她是试用期员工,才工作几天,我们却要补偿她这么多钱,这有什么道理?”房地产公司还投诉向小王支付大笔工伤保险待遇。
“从小王的角度来说,他参加工作没多久就遭遇了工伤,他以正当理由申请补发病假单被拒绝,最后被解雇了,连病假单都没有拿到。”基本补贴。这不是也很委屈吗?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一次性伤残给付在正常参保期间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但事后追加费用的,由用人单位承担。”检察官耐心劝告并详细告知房地产公司。公司应承担法律责任,并提醒公司及时办理和完成新员工参保手续,避免因参保延误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经过充分解释法律后,房地产公司同意配合调解工作。经过检察院和法院办案人员的共同努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房地产公司在一次性伤残补助的基础上向小王补足差额元。法院裁定赔偿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