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人冒用身份开公司怎么办呢(被他人冒用身份开公司怎么办理)
2014年,国务院发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号文,提出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信用监管、促进社会共治的商事制度改革目标,确立了便利高效、统一标准、规范运作的基本改革原则。严格管理。方案明确规定:“尊重市场主体的民事权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工商登记过程中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可以提交材料,申请设立登记。法人、股东等无需到现场签字。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登记。
上述简化工商行政审批的制度规定,虽然本意是惠民利商、鼓励创业、便利企业办证,但也为身份证冒用等问题埋下了系统性风险。牌。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身份信息数据、权威性、专业技术的支持,工作人员很难辨别身份证明材料的真伪,更难以平衡“登记便利化”和“身份认证”两方面。实名认证。”一些不法分子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获取公司登记,扰乱公司登记的正常秩序。这种非法设立公司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一旦出现债务纠纷或个人征信系统出现异常提示,就会发现危机和隐患。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的个人身份被盗用注册公司怎么办?
传统的方法是提起确认诉讼。法院首先会判决该登记文件或类似文件无效,然后工商部门根据法院生效判决撤销该公司登记并作出相应变更。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周期长、材料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19年6月28日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号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敲黑板!
1、当事人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公司后,必须向现有登记机关报告情况。被冒充人向登记机关报告情况的,登记机关将及时予以记录。被冒充人无法到场报案的,登记机关应当对其进行远程身份验证。
2、被冒名者还可以提供有助于确定冒名登记基本事实的文件材料,如身份证件遗失报警回执、身份证件遗失公告、银行报告等身份证件、专业机构出具的笔迹鉴定报告等遗失的情况。
三、登记机关应当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开公司涉嫌虚假登记的情况。作为宣传系统)。公示期为45天。公示期内调查完毕并得出结论的,终止公示,并作出注销或者不注销的决定。
《指导意见》的推出有效解决了以下问题:
1.《指导意见》举报门槛降至最低。无法亲自到场的,可以在线进行远程身份验证,避免来回奔波;无需提供笔迹鉴定材料,大大节省了举报成本。
2、解决取证调查过程中无法联系到公司实际注册人,查不出事实,只能停止调查的情况。
3、虚假注册被撤销后,市场监管部门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信息,对虚假用户进行清除。其他单位和部门可以通过公示系统方便地获取这些信息。
4、加大信用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虚假注册直接责任人员的信用处罚力度,建立全国虚假注册责任人数据库。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取消虚假注册后,将调查中发现的直接责任人员纳入虚假注册责任人库。
北京市悦诚律师事务所黑龙江分所蒋璐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