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恐吓短信讨债犯法吗(发恐吓短信讨债违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罚款:撰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通过短信的威胁通常发生在追债过程中。当面对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时,债权人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比如通过短信发送威胁。但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样做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法律底线。了解这些行为的本质将有助于债权人找到合法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债权并追回他们的钱。
一、发短信威胁恐吓什么罪?
如果你只向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人发送此类短信,并且没有造成任何不良后果或伤害,那么这种行为很难定罪。刑法将这种行为称为“犯罪故意的表现”,它只不过是行为人表现出某种不良意图或者犯罪意图,而不是具体的伤害行为。刑法惩罚的是行为,而不是犯罪意图的表现,因此这种行为不能作为犯罪来惩罚。
但这种行为显然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年以下的罚款。可以处五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撰写恐吓信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威胁或者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
二、威胁恐吓情节较轻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日以上罚款。100元以下罚款:
撰写恐吓信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捏造事实、诬告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诉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威胁或者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
偷看、拍摄、窃听、传播他人隐私的。
三、威胁恐吓情节恶劣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刑事拘留或者管制: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追逐、拦截、侮辱、恐吓他人,情节严重的;
强取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造成公共场所严重秩序混乱的。
多次聚众实施前款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其实,发送短信威胁一般情况下不会被视为犯罪,但此时也是违法行为,所以行为人也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就构成寻衅滋事罪,此时的责任自然会更重。因此,大家一定要遵守保护债权的法律底线,在了解相关规定后,积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