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蔑罪怎么判要赔偿多少(污蔑罪怎么判刑)
诬告陷害罪第243条捏造事实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事拘留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诬告陷害罪
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陷害他人,意图追究他人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是监禁期限。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若非故意而为虚假指控,或举报不真实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1、犯罪嫌疑人供述及辩解:
犯罪嫌疑人的姓名等身份信息、个人经历以及是否有前科或者行政处罚记录;
案件发生的原因、犯罪动机、目的、意图,策划过程、陷害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及结果;
捏造被害人“犯罪事实”、“事实”的内容和细节,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故意欺骗、欺骗他人举报被害人的“违法犯罪事实”;
伪造“犯罪现场”陷害受害人,伪造证明受害人“犯罪”的物证、书证、音像资料等“证据材料”的具体情节;
作案工具的来源、数量、特征、去向,举报的方式、手段和举报机关;
2、受害人陈述:
与犯罪嫌疑人的平时关系,是否存在矛盾,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嫌疑人举报的违法犯罪行为;
司法机关、单位何时、何地、因何原因约谈、询问、询问;
立案、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措施种类、羁押地点、期限、提起公诉、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审理、判决情况;被送去服刑、劳教、劳动教养
向党委、人大、上级司法机关、信访等有关部门投诉的时间、次数和结果;
3、证人证言:
知情证人证明犯罪嫌疑人有诬告陷害被害人的意图和行为,被陷害人不在捏造的犯罪现场或者没有作案时间等的;
被犯罪嫌疑人欺骗、欺骗、利用的举报人关于受骗过程、具体情况、相关证据以及举报情况的证言;
受理举报的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工作人员证明犯罪嫌疑人有希望受害人接受刑事调查的目的;
被害人家属和救助被害人的医务人员关于被害人因诬告陷害而自杀、自残、精神失常等情况的证言。
4、书证、物证:
接受报案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的检举、控告笔录、报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等书证;
犯罪嫌疑人向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举报被害人举报材料,如伪造的医疗诊断书、信件、日记、票据、虚假证人证言等书面材料;
反映犯罪嫌疑人陷害行为的原因、目的的相关信件、日记等,以及犯罪嫌疑人举报受害人时提供的凶器、衣物等“物证”;
犯罪嫌疑人准备曝光、举报材料等的工具;
受害人的申诉材料、反映诬告后果的书证,包括立案决定、起诉书、判决书、裁定书、有关单位党纪政纪决定等;
被害人的病历、诊断证明、死亡证明等,以及证明被害人因诬告而自杀、自残的书证。
5、勘探、检查记录和鉴定记录:
反映犯罪嫌疑人举报的实际发生犯罪的犯罪现场或者犯罪嫌疑人伪造的“犯罪现场”的现场勘查笔录、照片;
反映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受伤情况等的体格检查笔录、照片;
被害人、证人辨认犯罪嫌疑人的笔录或者物证;
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指认犯罪嫌疑人并举报犯罪事实确实发生的,或者犯罪人伪造的“犯罪现场”笔录;
六、评估意见:
行为人报案实际发生的犯罪现场或者行为人伪造的“犯罪现场”留下的指纹、脚印等痕迹鉴定意见;
反映有关书证上的笔迹、印章是否为行为人或者被害人留下的查验鉴定意见;
3、行为人报案实际发生的犯罪现场或行为人伪造的“犯罪现场”遗留的血衣、血迹、头发等的血型、DNA鉴定意见;
反映受害人因诬告、陷害而自杀、自残、精神障碍等的伤残鉴定意见、法医鉴定意见、精神鉴定意见等。
7、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包括录音、录像等材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