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纠纷事件处置预案,民间纠纷处理办法总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间纠纷事件处置预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民间纠纷事件处置预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纠纷类警情处置规范?
- 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纠纷类警情处置规范?
1主动介入,防止过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
这一条款对“纠纷”没有明确的界定。现实生活中,“纠纷”可以无限外延。民警在处警过程中应该认真听取双方的陈述,根据现场情况,主动介入,在确保场面不失控、无过激行为的情形下,积极做好法律解释,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切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不是公安机关职能范围的事,简单地让群众找相关职能部门解决,一推了之。
2部门联动,积极配合
基层派出所要针对各类民事纠纷警情,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针对不同纠纷警情,形成处置预案,积极与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基层派出所在接到民事纠纷警情时,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向联动部门反馈,各联动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及时进行处置,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3固定证据,依法处置
民事纠纷警情,常常会伴随打架斗殴、损毁他人财物等违法行为,民警到达现场后,第一反应往往会认为是一般民事纠纷,仅给予现场调解,对现场的证据不予固定,这就容易给后期的处置带来困难,也容易引起信访投诉。
因此,民警接警后,应注意固定证据,针对因民事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损毁他人财物等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予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如果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1.沟通:首先,双方家长可以尝试进行沟通,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见。通过平等、理性的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寻求幼儿园老师或园长的帮助:如果双方无法自行解决问题,可以向幼儿园的老师或园长寻求帮助。他们作为专业人士,可以提供中立的意见和建议,并协助解决纠纷。
3.协商解决:在幼儿园老师或园长的引导下,双方家长可以进行协商,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双方可以就问题的具体细节、责任分配、补偿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
4.寻求第三方调解:如果双方无法在幼儿园内解决纠纷,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的调解。可以咨询相关机构或专业人士,如教育局、社区服务中心等,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意见。
5.法律途径:如果经过多次协商和调解仍无法解决纠纷,双方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咨询律师,了解相关法律程序和权益保护措施。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园档次。这包括园长对自我的反思与学习,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以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幼儿园良好的师德师风。此外,要注重为教师创设有弹性的工作空间,采用对话式而非命令式,思想上鼓励多交流不求大一统,工作方法则灵活多变。还要营造健康温馨的文化氛围,以凝聚人心,引导教师珍爱自己、热爱生活、快乐工作。
在安全方面,要时刻牢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安全,处处有教育,安全第一”的口号,加强对园内房屋、设施、大型玩具、线路等进行安全检查,利用安全教育碟片来辅助教学,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同时做好早接晚送的门前管理,以免孩子因意外而走失。还要在课间、游戏、入厕洗手、室内活动、户外活动等几个关键时间段做好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对于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可以采用定期排查矛盾纠纷的做法,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处置、及早解决,将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排查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可以采取领导包案处理,一个事件、一个领导、一个方案,落实责任。同时,在特殊敏感时期和重要时段,要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以确保社会稳定。
以上就是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的一些关键步骤,供您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间纠纷事件处置预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间纠纷事件处置预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