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管辖权最新规定(合同纠纷管辖权法律规定)
张雪红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通讯员高景凯
宁静(化名)加入大康公司(化名)后,大康公司决定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设立小康有限合伙企业(化名)并持有大康公司股份。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规定,宁静等员工通过持有小康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大康公司股份并约定分红事宜。随后,双方因股息问题发生争议。宁静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小康公司住所地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股息收入。法院认为,《合伙协议》号约定的管辖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应按照合同纠纷一般管辖原则确定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权不是优先于法定管辖权吗?当事人为何一致同意法院不承认管辖协议?什么样的管辖协议有效?如何确定管辖法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
问题:什么是协议管辖权?
答:协议管辖是指合同纠纷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纠纷发生后、诉讼前协商确定法院对纠纷有管辖权的协议或条款。
协议管辖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合同中注明管辖条款;二是在合同中约定管辖条款。二是签订管辖协议。
“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常见管辖条款。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作为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以及与纠纷实际有关的其他地点。
问题:什么样的协议不生效?
答:在诉讼中,常见的协议管辖权不生效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超出法律规定的合同纠纷、财产纠纷范围的协议管辖。例如,在涉及身份关系的协议中,不能通过约定管辖条款或签署管辖协议来确定管辖法院;其次,虽然协议约定了管辖权,但起诉时无法确定管辖权。本案中,虽然协议约定了管辖权,但无法确定原被告与被告之间的管辖权。合伙企业的股权转让与合伙协议是两种法律关系。因此,原告所依据的协议错误,协议内容不明确。约定的管辖权不适用。第三,协议约定的管辖地并非与案件事实实际相关的所在地。例如,约定案外人按居住地管辖;四是违反等级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如应当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同意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又比如,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本应由房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但约定其他法院有管辖权,刻意回避专属管辖条款。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专属管辖主要包括因房地产纠纷提起的:起诉讼,由房地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继承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问题:管辖协议不生效怎么办?
答:协议管辖应当符合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协议约定的地点包括原告居住地、被告居住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等实际上与争议有关。
协议管辖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即法定管辖。属于合同纠纷的,由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问:遇到合同纠纷如何确定管辖法院?
答:一般情况下,对于合同纠纷,您可以参考以下步骤确定管辖法院:
首先,查看当事人是否约定了仲裁条款。有有效仲裁协议的,由当事人协商确定的仲裁委员会处理。其次,要看纠纷发生时当事人是否约定了管辖条款或者达成管辖协议。有有效管辖条款或者管辖协议的,应当向约定管辖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三,当事人没有约定,协议管辖或者协议管辖违反法律规定的,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合同管辖的一般规定处理。发生纠纷,即由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问题:合同纠纷中,是否可以直接向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提起诉讼?
答:合同纠纷中,合同履行地与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的不同。
被告住所分两种情况确定:公民住所,是指公民的户口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住所,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无法确定的,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登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约定履行合同地点但未实际履行合同的,不能向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没有约定履行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合同标的物确定合同的履行。土地。争议标的是货币支付的,以货币接收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房产交付的,以房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以履行义务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对于立即结算的合同,交易发生地即为合同履行地。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