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几级,保密期限有何要求(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几级,保密期限有何要求和规定)_重复
1.什么是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是指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期限内限制一定范围人员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是什么?
根据保密法的规定,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三)外交、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和对外负有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五)科学技术秘密事项;
(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侦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七)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符合上述规定的政党秘密事项,列为国家秘密。
3.国家秘密分为哪几级?
国家秘密的密级,以国家秘密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关联程度以及泄露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为标准。
国家秘密分为三级:绝密、秘密、秘密。
四、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如何确定?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特点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期限不能确定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秘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5.保密载体包括哪些类型?
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纸质介质、光学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种物品。
纸质介质保密载体是指传统的纸质保密文件、资料、书刊、图纸等。
光介质保密载体是指利用激光原理写入和读取保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CD、VCD、DVD等类型光盘。
电磁介质秘密载体包括电子介质和磁介质两种。电子介质保密载体是指利用电子原理写入和读取保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各类U盘。磁介质保密载体是指利用磁原理写入和读取保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盘、软盘、磁带等。
6、为什么机密计算机不允许访问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
连接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的涉密计算机可能被境外情报机构植入“特洛伊木马”窃密程序,存在泄密风险秘密。
涉密计算机必须与公共信息网络物理隔离,即与公共信息网络之间不能有信息传输通道。
7、为什么保密计算机禁止使用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
该涉密计算机采用无线网卡,开机后可自动连接无线网络,为海外情报机构远程控制提供通道。即使联网程序被关闭,也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无线网络将其激活,并连接到互联网来窃取信息。
机密计算机使用无线设备,例如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机密信息会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在空中传输,很容易被其他人使用相关设备截获,造成秘密盗窃;同时,计算机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通道可能会被用来成为窃取秘密的网络通道。
8、为什么可移动存储介质不能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当移动存储介质在非保密计算机上使用时,可能会被植入“木马”等盗密程序。当该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时,“木马”窃密程序会自动复制到涉密计算机上。并将保密计算机中的保密信息打包存储在移动存储介质上。当移动存储介质再次连接到联网的计算机时,机密信息会自动发送到指定主机,造成泄露。
将非保密信息复制到保密计算机时,应当对复制的数据进行病毒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使用一次性光盘或者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单向信息导入设备。
9.使用手机有哪些保密要求?
(一)手机通话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信息,不得使用手机发送国家秘密信息,手机中不得存储国家秘密信息;
(二)不得携带手机等移动终端参加涉密会议或者进入涉密活动场所、涉密部门、场所;
(三)保密场所不得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录音、拍照、摄影、视频通话和宽带上网等;
(四)手机等移动终端不得作为涉密信息设备使用或者与涉密信息设备、载体连接;
(五)严禁保密人员在申请手机号码、注册手机邮箱或激活其他功能时填写机构、单位名称、地址等信息。不得在手机中存储核心机密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不得开启手机远程数据同步功能;
(六)核心机要人员和重要机要人员使用的手机应当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尽可能配备和使用专用手机。不得使用无网络接入权限的手机以及具有定位服务、互联网连接等功能的手机;
(七)发现核心机要人员、重要机要人员的手机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报告并到指定地点维修。无法恢复使用的手机应作为机密设备予以销毁。
10、保密法规定的12种严重违法行为有哪些?
《保密法》列举了12种最常见、典型的严重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导致保密措施失效,国家秘密失控,保密技术保护体系遭到破坏,国家秘密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些行为是: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让、私自毁坏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不采取保密措施的途径传送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交付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储存国家秘密的;
(六)私人交往、通讯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有线、无线通信中传输国家秘密,未采取保密措施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
(九)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进行信息交换而未采取保护措施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12)赠送、出售、丢弃或重新利用未经安全技术处理而不再使用的机密计算机存储设备。
《保密法》规定,有上述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上述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不受处分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监督。被处理。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承担保密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这明确了保密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该范围前面有所有内容,表明没有例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是义务主体。认为保密只是保密部门和保密干部的工作是错误的。
国家机构工作人员保密守则:
(一)不泄露不应当泄露的国家秘密;
(二)不宜询问的国家秘密绝不询问;
(三)不宜阅读的国家秘密不阅读;
(四)不应当记录的国家秘密决不记录;
(五)私下交往中不涉及国家秘密;
(六)不在公共场所讨论、处理国家秘密事项;
(七)不在不受保护的地方存放国家秘密;
(八)不需要通过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或者普通邮政传递国家秘密;
(九)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国家秘密;
(十)不得携带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物品前往参观、游览、探访亲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