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救助如何申请医保报销流程(大病救助如何申请医保报销的)_重复
4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政府获悉,《哈尔滨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哈尔滨市将实施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减轻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建立病因预防和解决机制。因病扶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主体保障功能,增强大病保险的减负功能。2023年1月1日起,哈尔滨市医疗救助实现全市政策统一、制度统一、管理服务一体化、资金统一收支。
救援物体
《实施方案》规定,医疗救助对象包括困难职工和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城乡居民,按照救助对象类别分类实施医疗救助。具体范围是特困人群;生活津贴领取者;孤儿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靠生活津贴维持生计的家庭成员;农村易返贫人口和监测范围内的贫困人口;不符合低保、特殊扶贫条件或者低保边缘家庭的人员。但因高额医疗费用导致家庭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重病患者(以下简称因病致贫的重病患者)和市级以上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救助费用
救助费用主要支付受助人在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慢性病长期用药费用和重大疾病长期门诊治疗费用。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原则上符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最低支付限额以下保单范围内的个人自付费用,按规定纳入救助保障。
救援标准
救援标准分为两类。其中,基本救助是指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发生的住院费用、门诊慢性病用药费用和门诊特病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含城镇居民)承保。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大额医疗保险)。报销(费用补贴、公务员医疗补贴)后,个人累计自付费用达到年度救助标准的,对超过标准的部分按比例给予补助。
对于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孤儿、孤儿、返贫人员,没有最低支付标准。对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纳入监测范围、返贫易发群体的农村人口,每年最低缴费标准为3500元。因病致重病患者每年最低缴费标准为8900元。对特困人口、孤儿、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提供100%救助;对低保、返贫人员救助比例达到90%;对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返贫易发群体,给予80%的救助;由于70%的援助将给予因病重病的患者。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10万元。
倾斜救助:针对在省内转诊规范治疗就医、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超过本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救助对象。上一年享受三联制综合保障后的城市,三联制待遇按50%处理。全面覆盖后,对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费用给予优惠补助。每人每年倾斜救助最高限额为2万元。
如何申请
哈尔滨市全面建立申请式救助机制,畅通低保家庭成员、农村易返贫人群、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医疗救助申请渠道,提高帮扶时效性。经认定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孤儿、返贫人员,直接获得医疗救助。因病致贫人员每年申请一次救助。患者在申请日前12个月内发生的在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哈尔滨市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因病致贫长效机制,实行医疗救助人员信息动态管理。哈尔滨市医疗保障部门要定期向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推送已参加大病保险的监测对象的医疗费用信息,根据其提供的人员身份信息核实返贫风险。民政、乡村振兴部门;必须依托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定期推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的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信息(包括个人实际医疗费用、户口或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有效信息)民政、乡村振兴部门经民政、乡村振兴部门认定后,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帮扶范围。
过程
哈尔滨市医疗保障部门要实行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管理和服务流程,细化完善救助服务清单。推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办理、“一物”结算。全面对接社会救助办理服务,按照职责分工办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申请的受理、转交和结果反馈。引导医疗救助对象和定点医疗机构优先购买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药品、医用耗材和诊疗项目,严格控制不合理费用。基层首诊转诊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孤儿、事实上的失独儿童、返贫人员、可能返贫人员以及农村人员住院治疗按照“先诊治、后付费”的原则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免除住院押金。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张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