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休假工资计算方法公式(工资计算方法公式表格)
在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但是如果有几十个类似的数据怎么办?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0个左右HR常用的计算公式。HR可以直接保存在微信上供以后使用,或者分享给圈子里的朋友。
01
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场景:假设公司月初有100名员工,本月正在招聘。前来报名30人,成功录取5人。三名员工本月辞职。
1.【招聘率】:
成功申请人数申请总人数100%。
(如果30人申请,5人被录取,%=录取率:16.6%)
2.【平均每月人数】:
(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月初有员工100人,月末有员工102人,则(100+102)2,本月平均员工数为101人
3.【每月员工流失率】:
全月员工辞职总数月平均员工人数100%
本月有3人辞职,月平均人数为101人,则%本月员工流失率:2.9%
4.【每月员工招聘率】:
全月新员工总数月平均员工数100%
本月新员工5人,月平均数为101,则%本月新员工率:4.9%
5.【每月员工保留率】:
月末留用员工数月初员工数100%
月末有102名员工,月初有100名员工,则:%本月员工保留率:102%
6.【每月员工流失率】:
全月离职员工总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本月离职员工有3人,月初员工有100人,则:%本月员工流失率:3%
7、【每月员工进出比例】:
全月加入员工总数全月离职员工总数100%
本月有5名员工加入,本月有3名员工离开,则:%本月员工进入和退出比例为:166%
02
常用的出勤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席率】:
出勤天数每月规定工作日100%
例如:出勤20天,规定每月工作日为23天,则%个人出勤率:86.9%
2、【加时强度比】:
当月加班时间当月总工作时间100%
如果当月加班6小时,当月总工作时间为184小时(23天*8小时),那么,%加班强度比例:3.2%
3、【人员出勤率】:
当日在场员工人数当日公司员工总数100%
当天出勤员工有98人,当天公司员工总数为102人,则:%人员出勤率:96%
4.【缺勤率】:
当日缺勤员工人数当日公司员工总数100%
当天缺勤人数为4人,当天公司总人数为102人,则:%缺勤率为:3.9%
03
常用薪资计算及人工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
月工资21.75天当月出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
件单价当月生产件数
3、平时加班工资:
月工资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间
4、节假日加班工资:
月工资21.75天8小时2次节假日加班时间
5、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月工资21.75天8小时3次法定节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例:
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例:
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
一定时期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九、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
一定时期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劳动力成本:
一定时期的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素质员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
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企业同期的劳动力成本总额100%
04
训练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席率】:
实际培训出勤率计划培训出勤率100%
05
HR常用基本公式汇总
1.新员工比例=转正员工人数/员工总数
2.补充员工比例=补充离职缺口人数/员工总数
3.离职率(自愿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变动率=变动人数/员工总数
5.人员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6.招聘完成率=(举报人数+待举报人数)/(计划新增人数+临时新增人数)
7.人员控制率=月在岗人员数/从业人员人数
8.人员流失率=(员工进入率+流失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入职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入职人数)100%
12.当月应付员工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13。日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14。当月应付工资=日工资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实际工作日调整比例
评论:
当月工作日数=当月自然天数-当月休息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工作日数-全额无薪休假
当月实际工作日调整比例=21.75天/当月工作日数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考虑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1、新员工比例=转正员工人数/员工总数
2、补充员工比例=离职补缺人数/员工总数
3、离职率(自愿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员工总数)
4、变动率=变动人数/员工总数
5、人员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06
成本效益评估:
总成本效用=雇用人数/总招聘成本
招聘成本效用=应聘者数量/招聘期间的成本
选择成本效用=被选择的人数/选择期间的成本
人员招聘有效性=正式聘用人数/招聘期间费用
招聘效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总招聘成本
07
数量评估:
录用比例=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招聘完成率=招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例=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日(不含周六周日)
加班率:总加班时数/总出勤时数
直接人员与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附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2008〕3号关于职工月平均工作时间与全年工资折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中央直属: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规定,全体公民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加到11天。据此,员工全年月平均系统工作日及工资折算方式调整如下:
08
机构工作时间计算
全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一个季度的工作日:250天4个季度=62.5天/季度/
每月工作日:250天12个月=20.83天/月
工作时间计算:将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天8小时
09
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换算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在法定节假日期间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排除国家规定的11个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换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每月发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发薪天数8小时)。
每月发薪天数=(365天-104天)12个月=21.75天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3月17日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字[2000]8号)同时废止。
10
社保计算方法
根据最新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蓄金额缴费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为120)
2、基本养老金=(上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上年全省职工平均月工资(1+我的平均贡献指数)2缴费周期1%
3、我的月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我的平均缴费指数
4、个人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储蓄139
5、从上式可以看出,缴费年限相同时,基础养老金水平取决于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是实际缴费基数与历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平均值。下限为0.6,上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次计算中,无论什么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期限越长,养老金就越高。
6、平均缴费指数:您的缴费基数/当地社会工资。假设你选择社会工资的100%作为基数,那么该指数为1。如果选择60%,则为0.6
(注:以上公式可能会因政策调整或各公司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