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民事责任年龄最新规定是多少(刑事民事责任年龄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
根据刑法规定,达到一定年龄、精神健全的人实施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有规范意识,心智成熟,才能对自己所犯的客观违法行为承担责任。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责任范围。
1根本没有刑事责任年龄
十四周岁以下的人,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他们是完全免除刑事责任的年龄。如果您年满14岁,那么您在生日的第二天就被认为是饱了。如果您已年满14岁,则您在14岁生日当天将被视为“小于”14岁。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这样的犯罪年龄群体,是为了切实呵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不良行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重点是教育、改造、救助。即使惩罚是针对极少数必须受到惩罚的人,目的仍然是教育。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当规定八项罪名的理由。它具有普遍性、容易模仿、反道德、有害等特点。只要这八种行为发生了,不仅是实际行为,而且还有准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罪名就只是这八种犯罪。
这八种行为还包括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例如,《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持械抢劫的,以抢劫罪处罚”。该规定将“抢劫”行为虚构为“抢劫”。对于“抢劫”罪来说,14岁至16岁的人仍然对这种“抢劫”负有责任。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没有犯前款八项罪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3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
16岁以上的人对《刑法典》规定的所有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不过,刑法规定对“犯罪时”未满18周岁、“受审时”年满75周岁的人可从轻处罚。《刑法》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年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那么法定年龄是如何计算的呢?
以犯罪行为时的年龄为准。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不同时发生的,按照下列原则:
1是否构成犯罪,以行为时是否具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为判断标准。
2
如果行为人行为发生时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但在结果发生时负有防止结果发生的义务,不履行(停止)义务的,仍构成犯罪(不作为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