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绩效工资是什么意思教师(基础性绩效对照表2023)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哪些部分组成?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工资等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根据《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9号)规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工资等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工资等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员工所任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作技能岗位。不同级别的职位对应不同的薪酬标准,工作人员应当根据聘用的职位执行相应的薪酬标准。
2、薪资等级薪资
薪酬表主要反映员工的薪酬绩效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薪资等级共65个;工人共有40个工资等级,每个工资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不同职位设定不同的起薪水平。员工根据工作绩效、资历、岗位等因素确定工资水平并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
3.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主要反映员工的实际绩效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统筹监管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应当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现行年终一次性奖金,一个月基本工资和地区附加津贴的金额纳入绩效工资。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为基本绩效工资和激励绩效工资两部分。基本绩效工资主要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原则上可以在绩效工资中占比较大的比例,一般按月支付。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基本绩效工资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激励绩效工资主要反映工作量、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支付,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方式。
绩效工资分配应当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业绩突出的员工倾斜。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的绩效工资由主管部门确定,并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4、津贴和补贴
津贴补贴分为困难偏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困难偏远地区补贴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困难偏远地区工作、生活的职工给予适当补偿。困难偏远地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困难偏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困难、边远地区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由中央财政承担。特殊岗位津贴和补贴主要体现对事业单位苦、脏、累、险等特殊岗位劳动者的政策优惠。国家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实行统一管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