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人顺序分配原则(遗产继承人包括哪些人)
1.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根据继承人继承财产的方式,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不按照被继承人的意愿,而是按照法律的直接规定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继承方式。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参与继承的顺序、继承人应当继承的份额以及继承的分配原则等,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而不是由继承人的意志决定的。死者。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死者的遗嘱继承死者的遗产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中,继承人、继承顺序、继承人继承的财产份额等,均由被继承人依法在遗嘱中确定,即由被继承人生前的遗嘱确定。总体而言,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在古代社会一直存在。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遗嘱自由的限制程度有所不同,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主次地位也不同。从历史上看,法定继承先于遗嘱继承,但从实践上看,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因此,法定继承也称为无遗嘱继承。
2、有限继承和无限继承
根据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财产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继承可分为有限继承和无限继承。
有限继承又称有限继承,是指继承人仅继承死者在一定范围内的财产权利和义务的继承。在有限继承中,继承人仅按照遗产的实际价值继承死者的债务。继承人不负责偿还死者生前所欠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债务。
无限制继承,又称无条件继承,是指继承人必须承担死者的全部财产权利和义务的继承。在无限继承中,即使死者的债务超过了遗产的实际价值,继承人也必须继承死者的遗产,不能拒绝。继承人必须用自己的财产清偿死者生前所欠的全部债务。所谓“父债子还”,就是无限继承的体现。
3.共同继承与分割继承
根据继承涉及的人数,继承可分为共同继承和单独继承。
共同继承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继承人的继承。如果几个继承人共同继承死者的遗产,他们就是共同继承人。在共同继承中,如果死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法继承人,并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继承人参与继承时,必须分割继承权,因此共同继承也称为分割继承。现代法律规定的继承一般为共同继承。共同继承根据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分为等份继承和不等份继承。平分继承是指同顺序的继承人原则上应当平等分享继承权;不平等份额继承是指共同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是不平等的。
单独继承是指只有一名继承人的继承,即只有一名亲属继承死者的遗产。如长子继承、幼子继承等。单独继承中,只有一个人继承死者的全部遗产,所以也称为排他继承。
4、主继承与代位继承
根据继承人参与继承时的地位,继承可分为主继承和代位继承。
基准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原有的继承顺序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例如,我国《继承法》规定,对公婆或公公婆婆履行了主要赡养义务的配偶、父母、子女、丧偶儿媳妇、女婿,一级继承人。这些人参与传承,就是标准传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他们参与继承时,就是主要继承人。
代位权是指在法定继承中,当应直接继承死者遗产的人不能继承时,由其直系后裔继承其继承权。因此,代位继承也称为间接继承。我国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后代以直系血缘继承。在代位继承中,代位继承人只能继承其按照原继承顺序应继承的份额,与代位继承人的人数无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