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赔偿金如何计算(工资赔偿金如何计算)
随着年底的临近,
部分企业采取裁员措施
缓解经营压力。
所以,
疫情期间可以随意裁员吗?
如果员工被解雇,补偿金如何计算?
我们来看看律师专家库《法治日报》成员、北京天池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的专业解读!
疫情期间可以随意裁员吗?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因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可与员工协商,通过调整工资、轮班轮休、缩短工作时间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或减少裁员。
用人单位因疫情影响或经营困难需要裁员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裁员程序办理。随意裁员是违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需要裁员20人以上或者裁员20人以下但占职工总数10%以上的企业发生重大事故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根据情况,在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可将裁员方案报劳动行政部门,然后进行裁员。
但是,用人单位在裁减员工时,并不能自由选择裁减员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雇劳动者:(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离职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事工作或者诊断、医学观察疑似患有职业病的;(二)患有职业病或者在单位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有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并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4)怀孕、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十五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五年。年;(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此外,还要注意“优先保留”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减少人员时,应当优先保留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已与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家庭无其他从业人员,有需要赡养的老年人或者未成年人。同时,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重新招聘人员的,应当通知下岗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下岗人员。
如果员工被解雇,补偿金如何计算?
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不得不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按照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发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的,给予劳动者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其中,职工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标准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不得超过十二年。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克扣工资、经济补偿等,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维权,或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任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