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费是按户还是按人头算(拆迁户口本上的人都有赔偿吗)
征地拆迁与被拆迁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关于拆迁补偿,我们当然希望补偿越多越好。当然,现实中也有人因拆迁而致富,但毕竟只是极少数,而且大部分拆迁补偿也只是处于合理合法的水平。但在实践中,不少邻居之间的补偿金额存在巨大差异。为什么是这样?
主要原因是部分拆迁户人口少、房屋大,因此可能获得比人口更多的补偿。小户型房屋被拆迁户的补偿金额较高。这时,大家庭、小房子的人们都停止了工作。为什么我家有这么多人,补偿却这么低?这太不公平了。这公平不公平?拆迁补偿是按户籍还是按面积支付?
拆迁与户籍或地区有关吗?这不一样。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补偿标准也不同。
首先我们看一下集体土地的法律规定: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国土资源部、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农村宅基地补偿按照辖区综合地价计算,房屋按照土地附着物补偿。具体拆迁补偿可分为三类:
(一)具备宅基地安置条件的,优先考虑宅基地搬迁安置,并补偿房屋重建费用。
(2)选择货币补偿,是指直接用货币进行补偿。
(3)选择产权住房调换,即提供安置房。
从上述规定看,集体土地征拆补偿并不能与户籍直接相关。也就是说,集体土地拆迁补偿费应当按照土地和房屋的面积计算。
我们来看看征收国有土地住房补偿的规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关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给予被征收人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房屋征收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补偿;
(三)因房屋征收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条例规定,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补偿是房屋本身的价值,与户籍无关。
因此,一般来说,两种土地的补偿都是按面积计算的,与户籍无关。无论登记人数多少,房屋面积越大,拆迁补偿费用就越高。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在想:“户口在拆迁中扮演什么角色?”这对于很多人口众多的家庭来说不是不公平吗?
在这里,律师告诉大家,户口的作用是住房安置。也就是说,通过户口,偶尔可以获得免费安置面积或低价购买安置房的权利。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关规定:“征收个人住房时,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作出征收决定的市、县级有关机关应当优先给予住房保障。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由当地行政机构负责。”这个原则是《规定》解决了很多房屋小但人口多的被拆迁户的问题。实践中,为了实现住房保障,各地相关法规都制定了一些关于户籍的规定。因此,这一规定还需要与当地政策相结合。
对于集体土地来说,户籍的作用体现在土地安置补助费上。
《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集体土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土地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
其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属于地上附着物和青苗所有者,与户籍无关。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需要参考是否是村集体组织成员,并确定是否是村集体组织成员。重要的因素是户籍。
另外,安置费用是对农业人口的搬迁,农业人口的数量直接影响安置补助费的数额。因此,农村土地征用与户籍密切相关。
因此,征地补偿费到底是按户籍计算还是按面积计算,除了法律的硬性规定外,还有地方政策的影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