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意义有哪些(民法典的意义和作用)
于飞(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以“有效落实民法典”为主题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民法典的编纂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法治建设重大部署,意义重大。
------------------
人民权利构成民法典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民法典要正确解读民法典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便利交易、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睦、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以上六条简洁概括了民法典第七编的内容。
民法典第七编可分为三编,呈现“1+5+1”的结构。
第一部分,即第一个“1”是总则。总则通过提取权利主体、权利发生、权利限制等共同因素,规定了民事权利的共同规则。
第二节,又称“五”,指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这五部分规定了各种具体的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PropertyRights)、合同债权(Contract)、人格权(PersonalityRights)。)、婚姻家庭中的身份权(婚姻家庭部分)、继承权(继承部分),以上是对人民可以享有的民事权利种类和内容的详细规定。
第三部分,即最后一个“1”是侵权责任部分,规定了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法律救济。
可见,民法典遵循“权利总则——各种权利——权利救济”的逻辑,权利是民法典的轴心。因此,民法典是人民权利法,是人民权利宣言。
民法典为何称为“法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那么,为什么其他法律都被称为“法律”,而只有民法典被称为“法典”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民法典的重要地位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素是通过民法确立的。市场经济需要平等、自由的竞争,民法通过民事主体制度予以保障;市场经济需要发达、成熟的交易规则,民法通过合同制度予以保障;市场经济要求主体对财产拥有支配权,并以此作为交易的基础,其前提和结果通过所有权制度受到民法的保护;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抵制权利侵权,民法上有侵权责任制度的保护。民事主体制度、合同制度、所有权制度、侵权责任制度是民法的四大基本制度。它们共同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民法典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法典规模庞大
《民法典》共有1260条,是我国第一部条文超过1000条的法律。民法典规模之所以庞大,在于其调整范围之广。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段从出生到死亡的民法之旅。当一个人出生时,民法就开始对其生命、身体、健康、肖像、隐私等人格权提供保护。他与父母和亲戚的关系受到民法的承认和维持。他长大后获得的所有权利。这种财产受到民法的承认和保护。他每天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签订的各种合同均受民法保障履行。他的婚姻和新家庭的建立受到民法的承认和维持。他去世后,他的财产通过民法进行分配和维护。继承。就连民法对我们的关怀也是超越生死的。民法已对胎儿仍在母亲子宫内时提供保护(民法典第16条)。当死者的名誉或隐私被诽谤或泄露时,民事法律也会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民法典第994条)。可以说,人的利益延伸到哪里,民法的关怀就延伸到哪里。这种对每个人广泛、深入、深刻的关怀,决定了民法典的规模。
(三)民法典系统性强
这种系统性尤其体现在作为普通法的民法典与民法特别法之间的层级结构上。除《民法典》外,还会有许多专门的民事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当民法单行法没有规定时,应当适用民法典一般法,实现民事领域法律的全面调整。民法典是一部涉及广泛监管领域的基本普通法,这是编纂的本质。
深刻领会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一)民法典的象征意义
王晨副主席在对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中提到:“回顾人类文明史,民法典的编纂是一项重要的法制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标志和标志。国家。”比较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也称为《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扫除了法国的封建制度,确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开启了法国的现代化道路。
《德国民法典》于1896年德国统一后不久颁布。需要统一的代码来铸造民族的灵魂,奠定国家的基础,建立统一的市场的统一交易规则。《德国民法典》开启了德国的繁荣之路。
《日本民法典》1898年颁布,是明治维新改革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民法典》综合研究西方民法体系,为日本走向近代强国开辟了道路。
《民法典》往往是一个国家在其历史转折点制定的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恰逢其时。
(二)民法典的功能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部固基础、稳预期、利长远的基本法。
固本就是稳固国家的根本。民法典第一条规定,“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重要立法宗旨;民法典财产权第五章规定“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产权第十一章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这些都是对我国基本制度的法律规定。
稳定预期,就是稳定走改革开放道路、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预期。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的编纂,意味着我们为市场经济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基础扎实、期望稳定,人民群众就能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知道自己平等参与自由竞争所获得的利益将受到法律保护。自然,每个人都能努力工作,社会就会达到最大效率,这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
(三)民法典的文化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体系融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借鉴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优秀的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中国民法典来源于中华历史文化,来源于世界法律文明,来源于新中国法治实践。
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例如,《民法典》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对家庭伦理的重视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和法律文化中一贯的,民法典也吸收了有益的内容。
民法典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佛法是世界的公共工具,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私人所有。当然,这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民法典不仅吸收了比较法方面的优秀成果,也吸收了重要国际公约的成熟规则,特别是在合同部分。
民法典体系综合了我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例如,民法典第533条的情势变更规则来自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6条,并进行了显着完善。该规则对于解决疫情期间合同履约障碍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我国民法典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法律文化,是继承和创新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实施的水平和成效,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标准。民法典是人民的法典,是人民权利的系统体现;党和国家各级机关要努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通过民法典的有效实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