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纠纷关于无权处分,继承纠纷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继承纠纷关于无权处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继承纠纷关于无权处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能否以“违背公序良俗”剥夺公民的财产处分权和继承权?
能否以“违背公序良俗”剥夺公民的财产处分权和继承权?
您好!
违背公序良俗,可能会财产处分和继承权有影响,但是谈及“剥夺”,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简单:公序良俗,没有严格判断标准。
我国《民法典》中: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这两条,很明显是将“法律”与“公序良俗”分开的,表明两个词语不是一个概念。而且在第十条中也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意思:公序良俗,是独立与法律规定之外的。
但是大家要知道:在民事领域,法律规定能真正说清楚的、涵盖的情况,往一半里说绝对都已经算多了。大部分情况,法律是没法明确规定的——所以,说不清的、没有严格界定标准的,按照“公序良俗”来处理。
“剥夺”是一个非常慎重而又严谨的词语。一旦“剥夺”,必须要有严格的、以法律为依据的判定标准。
所以,将一个没有标准的概念用作对严谨结论的支撑,不现实,也不大可能。
能否以“违背公序良俗”剥夺公民的财产权和继承权?
不可以,公序良俗是一个法定的原则,只是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该原则。法律虽然包若万象,但总有法律和事实达不到相吻合的地方,这就需要裁判者经验、智慧和自由裁量权、公序良俗的原则裁定这个案件。因为剥夺(侵害)他人的财产权触犯了刑法就是刑法予以剥夺,符合继承法就用继承法。所以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一般不再适用公序良俗的原则。(案件有问题私信我)
我国制定的法律上是不能剥夺公民对个人财产的处分权的,除非他有应尽的义务未尽到,法律上应该把这些先剥离出来,如债务,抚养以及赡养义务,然后再谈合理的处分权。但是说什么违背公序良俗,就是我们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了,他们说能就能,合理但不合法。其实从法律角度上来说,公民的个人财产想给谁就给谁,法官是无权干涉的,就比如一个人想把财产捐给某个人或某组织,依这个法官的判法,违背人理伦常,他的儿女完全可以起诉捐赠无效,不知道法官如何判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继承纠纷关于无权处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继承纠纷关于无权处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