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房产契税是多少(房产契税是多少怎么算)
幸福利百科词条:契税应当自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所有权转让合同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契税征收机关备案,并在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限制。自2021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将正式实施。同时,1997年起实施的契税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本文知识点
1.契税缴纳时间及期限
2、第二、第三套房不享受契税优惠,契税为3%。
3、三套房购房资格及贷款条件
一、契税缴纳时间和期限
契税是在中国境内转让土地、房屋所有权时征收的财产税,向财产权利接受人征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号(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第九条规定,契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所有权转让合同或者纳税人取得土地、房屋所有权其他权利之日。土地或房屋。合同证书转让之日。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之日起十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契税征收机关申报纳税,并在契税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契税缴纳期限根据购房缴纳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次性缴清:购房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缴清。
抵押/公积金贷款须在办理抵押手续并签订典当合同后1个月内偿还。
购房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支付分期付款。
如果未在要求的期限内缴纳契税,将收取滞纳金。每日滞纳金=应纳契税50,000。
二、公共修理基金的缴纳时间和修理范围
1.付款时间
公修资金征收标准由当地房地产管理机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按照房屋购买总价的2%至3%缴纳。征收的公修资金归小区业主所有,不计入计算范围。出售房屋的收益。
一般来说,楼花首付时要求缴纳公共维修基金是很正常的。但也可以推迟。业主在交付房屋前应缴纳房屋修缮费。修缮资金交给房产局,开发商只代开发商收取。可以延期,但必须在申请房产证前全额缴纳。如果不缴纳,将无法取得房产证。
业主可以将专项房屋修缮资金直接存入房屋专项修缮资金账户,也可以委托房地产开发公司代为移交。委托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当自收到房屋修缮资金之日起30日内将房屋修缮专项资金存入房屋修缮专项资金账户。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范围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用于住宅公用部分或共用设施、设备的更新、维修、改造的专项资金,是每个业主都需要的。包括住房公共设施专项资金和住房维修资金。
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是房屋维修的保障,关系到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专项资金实行“钱随房子走”的原则。房屋转让时,账户中的剩余资金也转移给房屋的新业主。
三、二套房的契税政策
首套首付规定: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房屋为家庭唯一住房,且购买的普通商品住宅单位面积小于90平方米(含90平方米)米),契税为1%;单位面积面积在90平方米至144平方米(含144平方米)之间的,税率减半,即实际税率为1.5%;购买的住宅单位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契税税率为3%。
第二套住房缴纳规定:购买非普通住房、两套及以上住房、商业投资性房产(商铺、写字楼、商务公寓等),按3%的税率征税。
同时,契税法调整了相关税收征收范围,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纳入其中。同时,申报期限和纳税期限也直接合二为一,方便了纳税人办理手续。在办理土地、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前,可以一次性完成申报和纳税。
四、三套房的契税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个人购买普通住房适用税率为3%。根据财税[2016]23号文件,个人购买普通住宅实行契税优惠政策,但购买三套房不享受契税优惠政策(见下文)。
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征收契税;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个人购买第二套改良住房,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征收契税;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征收契税。
也就是说,如果你买的是第一套房子,契税是1%到1.5%,第二套房子是1%或者2%,第三套房子是3%。
显然,三套房子的契税是无法避免的。除非你在买房之前先卖掉一两套房子。根据规定,购买三套房及三套房以上的,全额征收3%契税,无任何折扣。
五、三套房的购房资格和贷款条件
另外,购房者在购买第三套房之前,除了了解契税政策外,还应明确以下几点:
1.当地限购政策是怎样的?我有资格购买第三套房子吗?
今年,不少城市实施或强化了原有的限购政策。例如,北京规定名下无房的已婚家庭只能购买两套房子。
如果您正在考虑在城外(您的户籍所在地之外)购买第三套房子,您还应该考虑当地的购买限制。例如,有些城市规定社保或个人所得税必须连续缴纳至少12个月。
2.购买第三套住房需要贷款吗?
职工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不得申请公积金贷款。有些银行不会为第三套住房提供贷款,或者会提供相应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不同地区、银行政策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三套房首付都在50%以上,贷款利率上浮15%至20%。
总之,在购买第三套住房之前,除了考虑契税问题外,还应该优先考虑购房资格、贷款条件和贷款利率。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具体政策以当地信息为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