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不赔偿怎么办(工伤赔偿不起怎么办)
工伤认定后公司不予赔偿怎么办?
1、首先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2、确认劳动关系后,申请工伤认定,包括认定后可能发生的诉讼。3、进行劳动技能鉴定,评定残疾程度。4、根据鉴定结果领取工伤赔偿。提交仲裁,对于赔偿主张有是否一次性解决和解除雇佣关系两种不同的方案,并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建筑工地经常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必须取得工伤认定证明,然后向工作单位申请工伤赔偿。然而,不少企业却违反法律,拒绝支付赔偿金。很多人想知道工伤认定后公司不赔偿怎么办?让小编为您整理相关法律知识,解答您的疑问。
1、员工因工受伤,单位如何处理?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伤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受伤人员或者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向企业负责人报告。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报告后发生事故的,企业负责人应当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报告。”因此,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报告事故情况。
2、单位需要为员工安排工伤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事故受伤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由其所在单位自发生事故之日起,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属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是,员工因下列原因受伤的,不视为工伤:相关伤害(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2)因醉酒造成的伤亡;(3)自残、自杀。
3、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经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致残并影响劳动能力的,必须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产程功能障碍分为十级,其中最严重的为1级,最轻的为10级。
单位对区级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重新鉴定申请。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根据《行政诉讼法》,用人单位有权就评估的合法性提起行政诉讼。
4、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缴纳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职工因工伤住院治疗的,所在单位按本单位出差伙食补贴标准的70%发放住院伙食补贴;工伤职工凭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并经承办机构批准到协调区外就医的,所需交通费、食宿费由单位按照规定报销。单位员工出差的标准。
员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需要停工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间,仍保留原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由雇主按月支付。无薪裁员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停薪期间需要照顾的,由用人单位负责。
.职工因工致残被诊断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应当按照伤残津贴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劳动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费和伤残就业补助费。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工伤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不能私下解决的,必须按照下列顺序处理工伤:
1、首先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确定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有劳动合同时无需此程序)
2、确定劳动关系后,申请认定工伤,包括确定后可能发生的诉讼。
3.进行劳动技能鉴定,评估伤残等级(请注意,这不是司法鉴定)
4、根据鉴定结果主张工伤赔偿并提交仲裁。赔偿索赔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是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是否终止雇佣关系以及提出不同的索赔要求。
综上所述,职工办理工伤认定成功后,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当事人的医疗费、工伤费、交通费,包括工伤鉴定费。如果单位不付款,当事人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提起诉讼,由有关部门强制单位履行。
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利,请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